邂逅美丽琼海体验自然田园之美

岁末的琼海,满溢着收获的喜悦。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田园城市·幸福琼海,得到了来自各个层面的认可和赞赏。看不完的田园美景、游不完的休闲绿道、吃不尽的各色美食,欢乐遍布在这座田园城市中。

在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乡村旅游“百千万品牌”推介行动中,琼海收获31个奖项和称号,令业界对海南乡村旅游刮目相看,其中就有博鳌镇朝烈村。作为国家旅游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示的中国最佳乡村,博鳌镇朝烈片区乡村带状公园是“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鳌镇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举措。主要涉及朝烈、美雅、岭头、南强、大路坡等五个自然村。朝烈乡村带状公园是在保留原有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的整治,利用当地原有的材料设计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乡间雅趣的休闲基础设施。自开放以来,日接待游客人次。

朝烈村委会位于万泉河畔,毗邻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是琼海市著名的侨乡之一。共有8个村小组,户,总人口1人,村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年人均约收入元。朝烈乡村公园经过别出心裁的设计,以东山路为基础,将五个各具特色的村庄串联起来,形成了枕水朝烈、听风美雅、觅景岭头、拾巷南强、寻味大路坡等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田园村庄。

枕水朝烈——29户人,根据朝烈自然村临河的特点,把村庄道路两旁的老屋、槟榔林、果园进行修整,利用旧物点缀,一直到村落旁的万泉河亲水平台。把静静流淌的万泉河、不时漂过的竹筏和幽静迷人的村庄融为一体,让人体会到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听风美雅——20户97人,根据田园穿村而过的特点,用古枯木、枯竹、瓦罐、珊瑚、石凳、老式农具等点缀村中景观小道,把景点和休息实用结合,让游人感受到“路边坐而听风似美景”。改造村旁肮脏的水塘,搭建清新的竹楼,形成绿树环绕,格调清新的水塘咖啡。坐在上面品咖啡,从原生的野菠萝丛中欣赏那若隐若现的博鳌禅寺,都会让你有一份额外的惊喜。为服务游客,村中还提供特色民宿和本地美食。莫叔旅馆,三嫂旅馆,让游客在大俗大雅之间找到一份别样的情趣。由8户村民集资成立的阿叔农家乐,则在不破坏槟榔树基础上,把农家乐餐厅建在槟榔园中,让游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误欣赏美景,为农家乐增添了一番雅致。从水塘上的木制栈道穿过,便是“带雨云埋一半山”的岭头了。

觅景岭头——8户35人,根据紧挨村庄有一座地势较高山岭的特点,修缮登山道路,让游客在岭上的观鳌亭俯瞰博鳌镇墟全貌的同时,把亚洲论坛、沙美内海、龙潭岭、玉带滩、圣公石等景点尽收眼底。

拾巷南强——62户人,根据村中成排的老屋,笔直巷子众多特点,保护和修整传统青砖瓦房、弯弯曲曲的青砖古道,让人置身其中就能品读它沉淀的历史,感受一种追古溯源的独特风情。

寻味大路坡——23户人,根据这里有一家博鳌最早的农家乐,能做出真正的博鳌本地味道的菜肴特点,按照低碳理念,始终保留大路坡村自身古朴特色,特别是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潘氏老宅,体现了琼海本地典型的汉族三进式民居样式。大路坡农家乐也利用本地土鸡、河虾、青菜做出真正的博鳌味道,让游客在一片田园风光中,品味博鳌美食。

串联乡村带状公园的东山路两旁修建的步行栈道,则根据各段特点,取名为“云雨埋半山”、“穿林打叶”和“浮天水送”。这些雅致的名字分别取自于苏轼《定风波》中的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和辛弃疾《鹧鸪天》中的名句“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沿路的房屋和入村的小路都以琼海当地建筑文化为特色进行了改造,还精心选取当地建筑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门、窗、雕梁、飞檐等建筑元素加以整合,在连接这几个文明生态村的道路两旁打造出一面面“记忆之墙”,向游人集中展示出由渔农文化、下南洋文化、万泉河文化相互交融而体现出的特色建筑文化。

朝烈片区的乡村公园,是在保护和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以提升和完善,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了片区村庄的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解决了村中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截至目前为止,由本村村民投资、经营的农家乐3家,家庭旅馆6家,青年旅社1家,提供就业岗位个,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在家门口挣钱的美好心愿。(来源:中华网旅游)

1、以上内容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琼海微新闻立场无关,琼海微新闻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琼海微新闻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xw/87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