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元勋录之四57位上将二
《57位上将》之(二)
16.傅钟
傅钟(.6.28—.7.28),四川省叙永县人。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傅钟历任支部书记、总支部局副书记、师政委、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边区省委书记、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钟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年傅钟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年傅钟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年7月28日,傅钟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17.萧华
萧华(年1月21日——年8月12日)男,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江西兴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也写作肖华。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8、11、12届中央委员。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营政治委员,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
年加入共青团,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时年仅14岁。他从兴国县团委书记起步,年在毛泽东视察兴国时向其汇报工作,受到其赏识,不久就被任命为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
少共国际师成立后,萧任该师政治委员,后调任红二师政委,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第旅政治委员。年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创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年起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针对敌后斗争特点,加强部队和民兵的政治工作建设,参与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率先遣部队进入东北辽东地区,开辟南满根据地。后任东满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辽东省委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年起任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政治委员、特种兵司令员,先后指挥本溪、鞍海、新开岭作战,率部参加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
建国后任职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兰州军区第一政委等职。参与领导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连队管理教育工作条例》等。
年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等职。
年6月,出任第六屆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遇
年7月25日,在文革中受冲击,被关入狱中长达7年。
年8月12日,萧华于北京病逝。
18.甘泗淇
甘泗淇(年—年),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湖南省宁乡县十都月山楠竹山(今黄材镇八渡水村)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历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零师、晋绥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抗美援朝中,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结合志愿军实际,对政治工作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作认真的探讨。其中关于政治工作要“钻进去,冒出来”等重要论述,对全军政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志愿军回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2月,甘泗淇病逝于北京,终年61岁。
19.宋任穷
宋任穷(年7月11日——年1月8日),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男,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乌石垅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赖传珠
赖传珠(.4.3—.12.24),江西省赣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党代表,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三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军团组织部副部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六科科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代部长,新四军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参加古田会议,参加长征,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解放海南岛、解放万山群岛等战役战斗。
建国后,历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12月24日在沈阳逝世。
21.洪学智
洪学智(—),安徽金寨人。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军区副司令、军区司令、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等职,参加了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石油化工局局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参与指挥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战役、抗美援朝等。年和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
22.周士第
周士第(.9.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八路军第师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长,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23.郭天民
郭天民(.5.7—.5.2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排长、副连长、大队长、支队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区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教育科长、军参谋长、军委局长、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野战军副参谋长、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广州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院校部部长等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5月26日在广州病逝,享年65岁。
24.周纯全
周纯全,年出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年参加工人运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参加黄麻起义。士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4方面军10师政委,红4军、红31军政委,红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战勤部司令员,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第4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年授衔为开国上将。年逝世。
25.杨至诚
杨至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贵州省三穗县人,侗族人。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连指导员。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一营连长,井冈山留守处主任,红四军、红十二军副官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红军总兵站站长,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黄河两延卫戍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一九三八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一九四六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军需部部长,华中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6.陈再道
陈再道(.1.24—.4.6),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人。年4月起先后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年9月在大别山南麓参加秋收暴动后,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随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起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排长、连长,第4军11师32团3营营长,红11师第31团团长、师长,红4军副军长、军长,八路军师旅副旅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冀南军区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铁道兵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27.陈奇涵
陈奇涵(年—年),号圣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江西省兴国县潋江河畔坝南村人。赣州府中学堂毕业后,投笔从戎,入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历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其间,他追随孙中山,先后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和镇压商团叛乱的战斗。年初进入黄埔军校任教,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年入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学习,曾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年入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被派往江西从事群众运动,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教导师参谋长,军委随营学校校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教育局局长,绥德警备司令,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8.王宏坤
王宏坤(-),原名王宏春,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石槽冲村人,王树声之堂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人民海军的创建人之一。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年参加黄麻起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十一军排长,三十团团长,第十师师长,第四军军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年12月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年9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同年12月兼任桐柏军区司令员,后任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军长。年5月任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年5月任海军副司令员。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3月任海军第二政委。是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年4月6日,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给予王宏坤同志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年7月15日,经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批准,授予王宏坤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8月2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29.苏振华
苏振华(年6月2日—年2月7日),原名苏七生,湖南平江人。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初中,海军上将军衔。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创建者之一。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海军第一政委,海军党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委会主任。
年9月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地共产主义战士苏振华同志于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30.刘亚楼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年3月12日出生,福建省武平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一九三九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一九四五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年5月7日,刘亚楼上将在上海病逝,年仅55岁。
----------------------------------------------------------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xs/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