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01平方公里海岛驻守45天啥感觉

守卫三沙的那些人那些事

■费士廷程荣刘华侯坤

  编者的话海南的三沙,鸟瞰之下,仿若翠玉,这里的一岛一礁,都有着婀娜的姿态。年,三沙警备区挂牌组建,当时曾有不少人羡慕地说:能在这等美景下工作、生活,幸事呀!然而,美景之外,这里更多的是狂风、巨浪、烈日和孤寂。近日,解放军报记者辗转来到三沙,在海浪中颠簸数日,先后采访了坚守在这里的官兵、民兵和军嫂,他们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好似一碗清水,却依旧感人。三沙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可这些可爱的人却无怨无悔,脸上还时常挂着笑容,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大爱,有大局。相比之下,一些人工作生活在大都市,但仍讲条件、要待遇,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他们缺失的就是信念二字。让我们一起随着记者的笔锋,用心阅读这些来自三沙的故事。合成的“全家福”照片这是一张经过ps的“全家福”,大家看看“p”的技术如何?从三沙永兴岛返回海口的船上,退伍老兵陈林霖手中的一张合影照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那是三沙警备区全体官兵和退伍老兵的合影。“照片怎么看着这么别扭啊?是假的吧!”有人轻声地说。“就是PS的。”陈林霖回答。他反复抚摸着照片上的人像,眼角不自觉地沁出了泪花,思绪回到拍照那天……“政委回来了,可部长又走了,司令员、参谋长也不在,主任又在忙,看来今年老兵退伍又不能吃团圆饭、拍合影照了,真可惜!”8月29日早上,刚从永兴岛上回来的政委廖朝毅一走进饭堂,就听到战士们的议论。听到战士们的话,廖朝毅鼻子一酸。“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大家都希望在走之前能拍张合影!”陈林霖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大家对警备区的深情厚谊我们每个人都记在心里,就算你们离开部队了,也可以经常回家来看看,我们随时欢迎大家!”廖朝毅的话让大家的眼泪在眼窝里打起了转。“要是以后有人问我们首长都长什么样,该怎么说啊!当了两年兵,我只见过司令员一次!”是啊,老兵退伍,单位所有人聚在一起欢送,这既是部队的传统,更是战士们的心愿,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却怎么也实现不了。警备区工作点散布在海口、三亚、文昌、永兴等地,5名领导分散办公,很少聚齐,每年退伍之际,虽然都想与离队老兵吃个团圆饭,照张合影,但都因战备值班竟一直未能实现。“要不PS一下?也算是圆了大家的梦。”政治部干事张成建议。8月30日,风和日丽,4地的照相机“咔咔”作响,经过剪辑、加工,一张PS“全家福”终于完成了。捧着幸福的“全家福”,望着窗外在风中飘逸的棕榈树,陈林霖心里美滋滋的。“虽然是一张有瑕疵的合影,但满满的都是爱。”他笑着对记者说。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曹烈珠与丈夫一起升旗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年8月。挂旗、抛旗、升旗……随着手机中的国歌响起,民兵曹烈珠按时在三沙七连屿的赵述岛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飘扬的位置,距离首都北京公里。“过去,我丈夫吴忠灿是主旗手,我是护旗手!如今……”曹烈珠的双眼涌出了泪。年8月,吴忠灿在一次海上转运设备时不幸落水身亡。“有国旗在的地方就是家啊!”丈夫虽然走了,曹烈珠还坚守着丈夫的事业。只要上岛,她还会用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来宣示主权,祭奠丈夫。吴忠灿曾是七连屿民兵连指导员,曹烈珠是民兵班长。两口子都是琼海谭门人,驻守在赵述岛10余年,是三沙有名的民兵夫妻哨。“海的岛,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家就是我们的国。他们是大海的旗手,南疆最美的哨兵。”这是年“感动海南十大新闻人物”组委会给吴忠灿、曹烈珠的颁奖词。“三沙警备区组建后,筹划成立三沙海上民兵连,夫妻俩抢着报了名。因为地域特点,夫妻俩驻守的赵述岛也就成了中国最南端的民兵哨所。”三沙警备区司令员蔡喜宏对他们的故事如数家珍。“警备区成立伊始,在永兴岛组建了首支女子民兵排。由于交通不便,赵述岛民兵并不在训练计划里。吴忠灿为了让妻子参加训练,找到我说‘我自己每天开船送她来,不用你们出油钱!’赵述岛至永兴岛10海里,单程就要一个小时,但之后的十几天里,吴忠灿每天开船把曹烈珠送过来参训。年6月,全省组织海上民兵骨干集训,吴忠灿和曹烈珠又找到我,强烈要求参加。集训考核上,曹烈珠5发子弹打了40多环,两口子双双被评为优秀学员。”对于这对海岛夫妻而言,民兵的责任不单是穿身迷彩服接受检阅,守卫国旗就是他们每天不变的任务之一。吴忠灿在世时,夫妻俩逢年过节也不回家,而是留在赵述岛上守护国旗。“我丈夫常说,出海捕鱼,只要远远看到岛上飘扬的国旗,就感觉踏实了,就觉得自己有依靠。”曹烈珠凝望着大海,若有所思地说,记者知道,她在思念着丈夫。“这里再小也是中国的领土!这面五星红旗不仅是主权的象征,更成为了海上航行船只的导航旗。附近的渔民白天出海可以靠这面旗帜判断方位。”曹烈珠告诉记者,三沙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部队官兵,还是民兵、渔民,都对国旗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觉得,每当国旗升起,心中就有无限自豪,这就是祖宗海,这就是中国地。特别的训练场在岛上驻训期间,官兵们住宿条件非常简陋。9月初,三沙警备区司令部参谋江峰带着战士赵斌和廖光杰坐了20多个小时的船来到鸭公岛。在这座面积只有0.01平方公里的海岛上,3名官兵需要驻守45天,完成鸭公岛及附近岛礁上的民兵训练任务。三沙警备区组建以来,因为民兵常驻岛礁作业生产,交通不便,警备区就定期派官兵背上背囊逐个小岛组织训练。“上渔船、上小岛、上一线,这是警备区每名官兵的自觉行动!”江峰自豪地说。因为经常在海上训练,体验“日光浴”,江峰和两名战士在这里驻训不到10天,就晒得比岛上的渔民还要黑。在西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天天堂、七日人间,十天地狱。但凡上西沙,一开始都被美景吸引,时间久了就有些习惯不了西沙艰苦的生活环境。鸭公岛是一座珊瑚岛,高温、高盐、高湿、高辐射,食物、蔬菜和淡水都是10天左右一班的补给船从海南岛送上来。因为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缺少维生素,3名官兵的牙龈充血肿胀,严重的甚至皮下淤血,皮肤也青一块紫一块的。江峰说话的时候,能明显地看到他的嘴唇裂开了好几个小口子,伤口里隐隐有着血丝。相比于内地,这里的训练场可以说是极其简陋。民兵们脚底下都是礁石,连一块平整的地方都没有。因为地面不平整,本来按照身高排列的队形竟也高低起伏起来。负责训练的班长赵斌笑着说:“没关系,这才是三沙民兵训练的特别之处嘛!”三沙民兵训练的特别之处还在住宿。用木板搭起来的两米出头的矮棚子是宿舍,一块木板铺上一张凉席就是床,所有的家电就是一个小风扇。三沙民兵训练的特别之处还在任务内容。官兵们除了要完成民兵基础课目训练、海洋政策法规讲解、卫生救护及通信器材操作等实用性较强的训练外,还肩负一项任务就是搜集雨水。鸭公岛没有淡水,有时候遇到台风天气,半个月、一个月没有补给,雨水就显得格外金贵。为了收集雨水,民兵们想了很多办法,在纱布缝制成的布套里面装上小碎石,然后绑到从屋檐接下来的管子上,雨水顺着屋檐流到管子里,再经过纱布套里的碎石,滴到塑料桶里。在战士们的宿舍门口整整齐齐地放了七八个装满了水的大塑料桶,上面分别标示着淡、海、雨字。“0.01平方公里,这么小的岛,你们在这里生活训练,觉得苦吗?”记者和官兵攀谈起来。“苦是肯定的,但是苦中有乐,我们可是每天都面对着世界上最美的海啊!”战士廖光杰乐呵呵地说:“再说了,岛再小,这里的每一块礁石也都是国家的。岛再小,也是我们的驻训场,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这里!”美丽的“西沙黑”蔡少叶不爱红装爱武装,“西沙黑”是她时尚的妆容。飒爽的迷彩服是三沙永兴岛居民蔡少叶的最爱,这身服装对她来讲,意味着一个光荣而令人骄傲的身份——三沙海上民兵。年7月,永兴岛成立三沙首支海上民兵连。得知消息后,从小就梦想当兵的蔡少叶彻夜难眠,一大早便找来丈夫、弟弟和弟媳进行商议,并鼓动大家一起参加海上民兵。看妻子认真的样子,丈夫符国宁给她泼冷水:“当民兵是男人的事,女人凑啥热闹?再说名额有限,想当未必能当上。”在三沙海上民兵连成立之前,西沙工委曾设有海上民兵排,但是规模小,名额有限,他们几次报名都没被选上。这一次,蔡少叶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反对而放弃,而是拿着民兵宣传单,苦口婆心地给全家人做动员,向上级争取名额。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他们4人全都如愿当上了光荣的民兵。没想到第一次参加民兵训练,就给蔡少叶一个下马威——跑步跑到吐、在阳光下暴晒导致脱皮,晒出了“西沙黑”。“‘西沙黑’才是我们三沙女子民兵的时尚呢!”面对朋友的打趣,蔡少叶不以为然:“那首歌唱得多好:黑就黑得像块铁礁石/黑就黑得像座钢堡垒/黑出咱西沙的英雄气/谁要不黑谁惭愧……”训练场上,蔡少叶从不服输,一个训练动作学不会,她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反复操练很多遍。有时为练好一个动作,她还拉着教官给自己开小灶。正因为这股拼劲,蔡少叶的训练成绩提高很快,表现优异的她被推选为三沙市永兴岛海上民兵连指导员。“当民兵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履行好民兵的神圣使命,我们责无旁贷。”入队仪式上,蔡少叶将这段誓词叫得震天响。年9月,强台风“蝴蝶”席卷三沙,蔡少叶第一时间组织民兵连走村串巷,帮助渔民做好防风准备。台风过后,她又及时带领民兵开展生产自救互救,帮助渔民清理转移物资,修复受损房屋,帮助渔民重建家园。蔡少叶家里开有“渔家乐”,每天来往就餐的客人不少,生意做得挺红火,可每当生意与训练发生冲突时,蔡少叶都会毅然选择后者,她常常对别人说:“宁可生意少做,钱少赚,也不能耽误训练。”比翼双飞的约定“水果妹”孙婵娟一家的幸福指数很高。26岁,创办公司,月收入百万元,被称为“北大创业女神”。28岁,放弃事业,千里追夫,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32岁,从“水果妹”做起,成立军嫂供销社,带动军嫂一起创业……一路走来,军嫂孙婵娟的事业像一条跌宕起伏的曲线,仔细探寻,会发现这条曲线的每一个起起落落其实都是在跟随追逐她丈夫的脚步。孙婵娟是三沙警备区参谋陈应海的妻子。两人在携手走进婚姻殿堂时许诺,一定努力把各自工作干好,做一对比翼双飞的模范夫妻。婚后,孙婵娟留在北京,与朋友合作创办了一家公司,从事IC芯片研发与销售,事业发展得很顺利。陈应海表现突出被选调到机关工作,最终来到三沙警备区。出于对丈夫的支持、对家庭的照顾,孙婵娟下定决心,放弃自己一手打造的事业,带着一家老小来到部队。本以为这下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可没想到,因为警备区刚组建,人手少、事情多,陈应海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周末假日也很少休息,虽然部队离家只有短短20分钟的车程,但陈应海大多数时间还是留在单位,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孙婵娟一人身上。任务突发,临阵受命,说走就走,这是三沙军人的常态。在三沙警备区,每个官兵都有一个黑色双肩包,里面装着牙膏、牙刷、换洗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随时准备出发。今年7月的一个周末,陈应海挤出时间,陪妻子逛商场,突然值班干部打电话来,说有急事,要他立刻赶回去。陈应海二话没说拉着妻子就往家里跑,一到家背上那个黑色的双肩包,丢下一句“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就走了,这一走音讯全无,电话关机。三沙警备区政治部主任杨建波说:“三沙的军人有句顺口溜,受得了苦、吃得起亏、放得下家。战士们心中有爱,这份大爱,属于国家、属于军队,而把对妻子的爱、对孩子的疼、对家庭的眷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两年前,孙婵娟再次创业,在网络上营销海南水果,销路非常好。看到商机的孙婵娟带动几名军嫂一起创建了军嫂供销社,将海南本地的农副产品通过网络营销至全国各地。如今,军嫂供销社已经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农副产品销售商,营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曾经的“北大创业女神”华丽回归。“我的付出是为了丈夫更好的奉献,我的小事业是为了丈夫的大事业。”让孙婵娟感到最自豪的永远只有一点,自己一直跟随、追逐着丈夫,实现了比翼齐飞的约定。作者:费士廷程荣刘华侯坤农史善李晋编辑:王京育火艺卉编审:曲延涛姜紫微供稿:中国国防报







































中科医院专家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xs/38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