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民日报夜班编辑眼中的5月好照片
人民日报好图+编辑点评”来啦!赏好图,看门道,带您外行秒变内行。这些照片好在哪里?又怎样与版面文字报道相得益彰?听听人民日报夜班编辑的专业分享。
中国天眼:让人类“看”得更远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层峦叠嶂,翠林如海。被誉为“中国天眼”的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像地球上的一只巨眼,静静凝望天空,探寻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
自年1月对国内开放运行以来,借助全新的设计思路、得天独厚的位置以及突破了天文望远镜百米工程的极限,“中国天眼”迄今已发现余颗脉冲星,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月31日,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又正式向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发出邀约,一同打捞宇宙中更多的“漂流瓶”。
图为清晨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
新华社发
刊于《人民日报》.4.26第19版
照片为“中国天眼”维护保养期间使用无人机拍摄,以俯瞰视角,将朝阳、大科学装置以及壮美的黔南风光融为一体。从色彩上看,远处的阳光暖色,到渐近的青黛山色,再到更近的冷峻银灰色的“中国天眼”,既有过渡,又相得益彰,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浩瀚宇宙的神秘感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周刊谷业凯
修缮古建
4月25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北街戏剧小镇,工人们在铺设单檐歇山顶古殿瓦面支撑木。近年来,会昌对古建筑群进行抢救性修缮,加大保护开发力度,传承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朱海鹏摄
刊于《人民日报》.4.27第12版
俯瞰视角、拉远镜头,定格了一幅古建修复的“大场面”。构图美,长长的屋顶几乎铺满画面,尚未铺设的顶面居于中间,使画面分割对称、适当留白,或蹲或立的工人点缀其间,让场景更加灵动;色彩美,灿烂的阳光洒在木制屋顶上,浓郁的明黄、清淡的浅黄交错纵排、融为一体,色调饱满又不失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文化版刘静文
新区建设忙
4月23日,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建设现场,工程建设正在火热推进。建设者正在进行安置房外墙施工。
金伟摄
刊于《人民日报》.4.29第3版
建筑物充斥整个画面,不留一点空隙,坚实而有力量,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图片垂直线条和方块形状整齐排列,对称构图赋予了一种有序的美感。左边粉刷完成的明黄色墙体和右边的灰色墙体颜色对比鲜明,而右下方刚刚粉刷完成的黄色又打破了这种观感上的惯性,和上下两角忙碌的工人一起,呈现出安置房建设热火朝天的动感场面。
——要闻二版郭雪岩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
中国空间站是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是发射入轨的第一个空间站舱段。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
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刊于《人民日报》.4.30第1版
这是一张新闻照片,作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这一重要时政稿件的配图,位置安排在头版报头的下方,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照片构图大气、明暗对比强烈,火箭尾部的强光和升腾的烟雾气势雄浑,体现了中国航天一飞冲天的精气神。
——要闻一版许诺
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即将通车
4月28日傍晚,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境内的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上汽车正在试通行,公路正式通车在即。新建的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将与现有的三峡翻坝江南高速公路一起共同承担三峡翻坝水陆联运,以降低三峡船闸的通行负荷,同时也将长江西陵峡里三个5A级景区三峡大坝、屈原故里、三峡人家进行有效串联,推动三峡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郑坤摄
刊于《人民日报》.5.1第4版
这是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好照片,线条运用巧妙,光影锦上添花。这张照片中,长江弯曲的河道恰与公路形成呼应,均分画面,有了灵动的美感。一边是水路宽阔,一边是陆路通达,水陆联运的主题跃然图上。点点灯光从眼前延伸至远方,给青山绿水增加了暖色点缀,色彩层次丰富,让交通建设主题有了生活气息,充满温馨感觉。
——要闻四版张佳莹
在岗位上过节
5月1日,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萌渚岭风电场,工人在吊装风电机组。当天,各项目工地的工人坚守岗位赶工期,在岗位上度过劳动节。
何红福摄
刊于《人民日报》.5.3第1版
远处白云朵朵、碧空如洗,近处群山连绵、绿荫如盖。如果单单是拍摄山与云的风景照,即使画面再美,也会失之内涵。但拍摄者镜头一转,对准正在吊装的风电机组,既展现了“五一”假期期间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凸显了劳动者们坚守一线的奉献精神,又巧妙地回答了新时代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课题。
——要闻六版吴凯
海上冲浪正当时
5月4日,海南琼海,游人在博鳌海滨体验风筝板冲浪。“五一”假期,大批游客来到博鳌海滨观光游览。
蒙钟德摄
刊于《人民日报》.5.5第1版
画面底部,蓝色的海面泛着粼粼波光;画面上方,四只颜色各异的充气风帆飞翔在天空,牵引着海面上冲浪的游客。在海风的作用下,流动的海面、鼓起的风帆、游客的冲浪姿态使画面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让观看者也仿佛置身于椰林沙滩,感受海边清凉。
——要闻六版吴凯
点亮乡村
一场夜间灯光秀在安徽省宁国市港口镇西村举办。近年来,西村探索将摄影艺术、户外装置艺术、绘画艺术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艺术点亮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之路。
李晓红章念东摄影报道
刊于《人民日报》.5.5第1版
朦胧的夜色,绽放的烟花,绚烂的灯光……画面中,层次丰富的颜色不仅没有彼此冲撞之感,反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互补的美。拍摄者选取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以俯视的视角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让人不禁感叹艺术带给村庄的变化,更凸显了“艺术点亮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的主题。
——要闻六版吴凯
穿越壮美山川见证生活巨变
高速公路拉近了不同区域间的距离。如今,高速公路以占公路总里程3.1%的比例承担了全国58.2%的公路货运量,为一个个交通闭塞的地区打开了大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让我们沿着高速看中国,去饱览大好河山,去发现生活巨变!
图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永(顺)高速公路。
曾祥辉摄
刊于《人民日报》.5.5第8版
风景常有,而好天气难得。此图拍摄时间地点抓得巧妙,高速公路飞跨两山之间,穿云破雾,对角线构图带来稳定感;日出天边,光线穿过云朵桥梁与树木洒向大地,为画面增添冲击力。基建强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不言而喻。
——摄影组伊霄
母子游园
“五一”假期,在内蒙古包头一座游乐园内,一对母子乐享假日时光。
李强摄
《人民日报》.5.6第14版
图片有动有静,“动”的是母亲抱起孩子玩乐的动作,“静”的是天空和游乐园内的湖泊、草木、游乐设施。“动”让图片富有生趣,“静”让图片更富有观赏性,动静相衬,让照片更真实、好看。照片中,母子两人位于视觉中心,湖泊平面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天空、草木、游乐设施倒映在湖泊上,具有对称性,图片更有美感。
——社会版许丹旸
强身健体快乐校园
5月7日,湖南省道县道州玉潭学校,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参加排球活动。
近期,该校学生通过抛球、接球、拍球、垫球等练习,培养运动意识、锻炼健康体魄,享受排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蒋克青摄
《人民日报》.5.8第2版
高高抛起的排球、肆意绽放的笑容,摄影师抓住孩子们在体育场上的动态一瞬,记录美好、传递快乐。淡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地互相映衬,色彩温和;人物主体突出,空中排球错落有致,尤其是孩子们生动的表情,让快乐校园的感觉跃然图上。
——要闻二版祁嘉润“云端”上的草莓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发的首个5G空中草莓无土栽培系统投入使用,系统通过5G网络连接物联网智能设备,用户可随时随地掌握温室运行情况,确保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实现了“草莓长在空中、数据存在云端、控制握在手中”的现代农业生产场景。
人民日报记者贺勇摄
刊于《人民日报》.5.11第4版
色调明快的温室中,一排排高低不同的草莓种植架,以放射状构图的形式,汇聚到图片中心,营造出现代农业的科技美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取景视角还突出了现代草莓种植的两大特色,既栽培在现实的空中“云端”,又连接在虚拟的网络“云端”,图文双关,充满意趣。
——要闻四版胡安琪
选育海水稻
科研人员正在为水稻材料搭建防鸟网。在海水稻灌浆期,防鸟工作尤为重要,不采取措施可能会颗粒无收。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扎根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试验田,选育着近份水稻种质资源。海南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水稻试验研究,育种进程加速,科研时间能缩短一半。
从年开始,他们每年秋季奔赴三亚进行水稻播种,待到次年4、5月份水稻成熟采收后,再带着培育出的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返回总部进行下一步研究。
张茂摄
刊于《人民日报》.5.12第2版
图片用俯拍视角,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片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杂交海水稻田。在满目绿意中,一张白色的网在画面中飘散开来,干净、明亮、富有动感。这张用来防鸟啄食的网,蕴含着科研人员培育海水稻的努力与期望,正是他们的付出,点亮了整幅画面。
——要闻二版李卓尔
蔬菜产业助农增收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目前,该县已建成蔬菜基地70余个,种植面积达16.2万余亩,年产蔬菜约30.5万吨,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图为近日拍摄的兴国县杨澄村蔬菜基地,大棚整齐排列。
陈鹏摄
刊于《人民日报》.5.13第1版
色彩上,图片大致分为红绿蓝三大色块,既鲜明区隔,又融为一体;布局上,鳞次栉比的房屋与整齐排列的大棚相映成趣,体现了点与面、散与聚、交错与平直的和谐统一;主题上,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基础夯实,体现了地方农业发展新面貌。
——要闻一版赵政
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图景
山西省稷山县西社镇清水庄村在村文化广场举行惠民演出,演出包括威风锣鼓、高台花鼓、稷山老调等节目,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史云平摄
刊于《人民日报》.5.13第5版
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图景,展现在祖国大地上,在城市,也在乡村;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这张图片是山西省稷山县一个村子里的文化惠民演出,近处的表演者全情投入、远处的村民们也看得入神,紧紧扣住“家门口的文化大餐”主题,真实动人,与评论文字相辅相成。
——评论版周珊珊
踏浪
5月12日,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附近海面上的鱼骨沙洲,游客在海中踏浪而行。鱼骨沙洲因退潮后大海中间出现一个像鱼骨形状的沙滩而得名,独特景观引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旅游产业红红火火,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张辉摄
刊于《人民日报》.5.14第7版
清新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海水的碧绿、沙滩的金黄、浪花的雪白,交相辉映,仿佛大自然弹奏出的悠扬乐章。俯瞰视角下,游人完全融入画面,增添人与自然相伴共生的和谐趣味。图片既很好地呈现了独特自然景观、扮靓了版面,更将旅游经济的红火用视觉语言表现出来。
——要闻七版卢涛
救援演练
为确保汛期安全,湖北省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日前组织抗洪抢险突击队,并开展编队行进等训练。图为消防救援指战员在汉江水域开展救援演练。
苏晓杰摄
刊于《人民日报》.5.17第15版
内容上,一个鱼跃入水的身姿,即将打破静如白练的江面。摄影师抓住了极富张力的一瞬,使画面动静结合,富有生趣;色彩上,消防救援指战员的服装是唯一亮色,将他们救援的勇气与义无反顾的决心,用视觉语言无声地表现出来;构图上,视觉主体位于画面三分之一处,极具美感。
——政治版马琳
海阔天空奋发有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为港澳同胞尤其是青年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港澳同胞在大湾区开启了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太阳跃出海平线,清晨的阳光播撒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一个拥有巨大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年认识到:海阔天空,奋发有为!
图为澳门与横琴风光。
陈烁明摄
刊于《人民日报》.5.19第1版
远处,天空和水面融为一体,近处,高塔与大桥纵横其中。蔚蓝的色彩清新明丽,流动的线条舒展大方。放眼望去,画面整体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朝气。海阔天空,奋发有为,作为一张压题图片,大气磅礴的画面与主题两相呼应,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要闻一版赵政
大湾区大未来
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从横琴新区、翠亨新区到松山湖高新区,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拔节生长;从蛇口港到惠州港,尽是一派百舸争流、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从珠海到广州、深圳,城际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一张蓝图绘到底,大湾区深化合作展新机。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只要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发挥粵港澳综合优势,不断开拓创新,这里必将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筑梦大湾区,共享大未来。
图为从珠海市眺望港珠澳大桥。
马红海摄
刊于《人民日报》.5.20第7版
作为“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是许多摄影师的灵感来源。本图片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视角独特,选择市区高楼作为前景,以长焦压出景深,是大桥与城市间和谐互动的巧妙隐喻。
——摄影组张武军
职业菜农助增收
近年来,江西赣州兴国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职业菜农”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种植经验、掌握先进技术的职业菜农提供技术指导。截至目前,该县共引进职业菜农户,在22个乡镇56个蔬菜基地承包大棚、种植蔬菜1亩;培育本地菜农余户,种植蔬菜近亩,户均增收4.5万余元。
图为5月24日拍摄的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大棚蔬菜基地。
人民日报记者伊霄摄
刊于《人民日报》.5.25第6版
不同于以往的蔬菜大棚主题图片,本图片没有刻意呈现大棚的整齐,而是以竖琴般参差的大棚构建了一种“生长”的姿态:向着村庄延伸的大棚,带着一种昂扬的姿态,体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希望。同时,图片通过裁剪,保留了更多的绿色和白色,让画面更干净,富有美感。
——要闻七版臧春蕾
山村学校的大课间
5月25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小学的学生利用废旧轮胎胶圈在课间做游戏。
仙岭小学位于山区,从年起,该校老师尝试将废旧轮胎胶圈与课间体育活动相结合,编制胶圈课间操,还开发了二三十种胶圈游戏。如今,该校已形成特色大课间模式,既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也为孩子们带来快乐。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刊于《人民日报》.5.26第2版
“飞跃轮胎胶圈”,是山村小学独特的课间趣味体育活动。画面中,少年张开双臂在胶圈上空“飞翔”,近处的自信神态,远处的热切等待,一幅山村小学重视体育锻炼的画卷徐徐展开。图片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编辑后期剪裁使得主体更加突出、画面更加干净清爽。
——要闻二版吕莉
高空检修
5月25日,电力工人在舟山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一通道洛晓线大猫岛大跨越段走线检修。
千伏洛晓线总里程达58.7公里。该线路在年实现从千伏向千伏的“转型升压”,是舟山群岛4条千伏输电线之一。当天,电力工人走线15基铁塔、跨越8个岛屿,开展对该线路升压后的首次检修。
姚峰摄
刊于《人民日报》.5.27第2版
近点,再近一点。高空检修图片往往是大场景,从而展示出工程之艰辛、工人之不易。这张图片则聚焦再聚焦,身后的小岛、身旁的飞鸟给人以环境的遐想,在此基础上更突出工人的专注和工作的细节。广阔天地,千千万万建设者的付出,才有每个人的幸福生活。
——要闻二版吕莉
转型发展生态优先
近年来,湖南省资兴市坚持走生态惠民、绿色发展之路,做足水文章,依托东江湖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了资源枯竭城市向绿色生态城市的转型发展。
图为5月26日,东江湖风景区的小东江水雾缥缈,风光旖旎。
郭立亮摄
刊于《人民日报》.5.28第1版
一叶扁舟烟浪里,天光云影共徘徊。东江湖风景区内,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相互映衬,突出了层次感。再有一艘小船穿行云水间,水雾飘渺、如梦如幻,共同演绎了一幅韵味十足的生态画卷,为版面增色不少。
——要闻一版张帅祯
封顶
5月28日,我国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运车场重叠布置的大型客站——北京丰台站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该站作为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建成后将承担京广高速铁路、京港台高速铁路等多条线路始发终到作业。图为5月28日,工人在站房顶部作业。
人民日报记者张武军摄
刊于《人民日报》.5.30第4版
点线面结合,图片似一幅素描写生的画作。点,是建筑工人,作为图片焦点;线,是钢架纵横交错构成的线条,被作者用剪影方式处理,颇具几何韵律的美感;面,是蓝天和阳光铺展成的整个画面,是对建筑工人工作环境恰如其分的说明。图片用极简的元素,构成了巧妙而丰富的视觉表达。
——要闻四版陈亚楠
统筹:张晔、娄霄霄、薛芙蓉、王一丹
END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ID:rmrbzbs)
责编:李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xs/1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