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的两片乡愁一片土地,一片大海向辉
海的故事
我的婆家琼海市,因其独特的旅游资源而享有胜誉。今年初,爸爸妈妈也来到琼海,和作为主人的公公婆婆一道,游览琼海两个旅游点:嘉积镇北仍村、博鳌。一片土地,和一片大海。
正是这片土地,和这片大海,成为绽放在旅游田园城市——琼海中的两朵百合花,散发出乡愁的气息,攫住来来往往游客的眼和心。
乡愁味道
北仍村是一个原生态的村落。那条路那片槟榔林;那扇门那个院落;那张桌那间大厅……南来的鸡鸭,北去的阿婆;坐在门前砍椰子、听着收音机播放琼戏的阿公;嘴里嚼着槟榔、躺在林间吊袋里的阿仔。每一个角落都在提示人们,这是一片原汁原味的乡村田园。行走在其间,游人们还能恍然想起自己曾经的家园、童年的时光以及某一段难忘的经历。
“瞧瞧,这院落和我小时候住的好像。”
“这是啥?去稻谷壳的呀!哎呀,和我们那里一样的……”
“看这扇门上还挂着锁头,没人呢,许是下地了。”
乡愁的味道是北仍村旅游业打出的口号,这巨大的红底白字的招牌,就高悬在北仍村的村口,就像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吹动在远途而来的旅人心中。
庭院时光
走进北仍客厅,感受散发着书香气息的农耕文化,怎样浸润在那一桌一椅、一字一墨中。在庭院时光,品一壶老爸茶,洗涤这一路的风尘仆仆,与一行父母兄弟谈一些旧事,忆一下家园。走进乡味农家乐,尝一口农家菜,将这一路的车马劳顿,暂且安放在这围桌而食的他乡田园……
老家,旧时光,田园,深深乡愁,这些在北仍村中被充分挖掘,自然朴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记住,有一片田园,有一片土地,它是失落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故土。遇见北仍,那些封尘的记忆开始鲜活。
海的故事
对于乡愁,如果说北仍村是一种外在文化符号,是一种隐喻,一种提示。那么,同在琼海这片天地的博鳌玉带海滩,以及海滩之上那家久负盛名的“海的故事”原生态酒吧,则揭示了另一层含义。
大木船
一条蜿蜒的石头小路,通向石头砌成的围墙,破烂的石头罐子,栽种各色小花,缀在围墙四周。围墙之门的正上方,悬一块牌匾:海的故事。从那门望进去,黑色且有脱漆的木头桌椅,一张张整齐摆放。进门,发现好几艘破旧的大木船静静搁置一边,像是随时准备驶向前方的大海。一间上了锁的小木屋,墙上挂着破旧的渔网,以及岛民们爱戴的一种竹笠。屋主的名字刻在门上:秋岛渔人。
这些陈旧的一切,都在讲述海岛渔人的海上生活。
而将一个酒吧,安置在这个背景中,于是有了名为“海的故事”酒吧。这种原生态的经营模式,又会散发出怎样的魅力?
秋岛渔人
酒吧,同样是做成船形木屋,内里灯光朦胧,音乐流连,书藉杂志在架子上,散发出潮湿的味道。人满为患的空间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书写在进门靠右手的墙上,落款同样是:秋岛渔人。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我只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看得出,这位自称“秋岛渔人”的吧主,用海子这首诗揭示了这座海边酒吧的灵魂。
诗里所蕴含的单纯、理想、自由等美好元素,又何尝不是曾经是,后来又迫于现实被丢弃的每个真实的自己?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乡愁”,经常会像海浪一样,在我们的心灵中翻滚。
此刻,在“海的故事”中,面向大海。小孩在木屋前无忧无虑地嬉戏,奔跑;年轻情侣相拥在船首,凭海临风;白发苍苍的老者,轻松自如,缓缓走下木头台阶,走向沙滩。木屋前,蓝天白云像是远方的呼唤,又像是慈祥的目光,四周的椰树像是张开的温柔臂膀,小花小草散落在角落里,羞羞涩涩地笑。
那种渴望已久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海子的诗歌,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当下,那种深深的“精神乡愁”,那种我们一直想要的诗与远方,那个原初的自己,或许,已然构成一篇真正的“海的故事”。
不管是“乡愁味道”的北极村,还是“精神乡愁”的“海的故事”,从商业旅游角度讲,原生态模式的成功经营,同我们不求矫情伪饰,但求真实自然的精神渴求,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
本文系作者原创并授权“海南书店故事”首发。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海南书店故事
走进书店,坐拥书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tb/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