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欢迎您,这里有一份琼海市各乡镇名称的
琼海市(Qiónghǎi)在海南岛东部,万泉河下游。县政府驻嘉积镇。琼海在秦朝时属象郡,汉朝属珠崖郡的玳瑁县,以后各朝代分别属于珠崖、朱户、颜户、客琼、会同、琼东和乐会。自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年)海南开始建制至民国时期的年间,海南岛县治建制从未有过琼海。年12月,为了适应“大跃进”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将琼东、乐会、万宁3县合并为琼海县,后万宁分出。因地处琼州的东海岸,故取“琼海”为县名。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琼海县,设立琼海市(县级市)。年辖14镇、6乡、1民族乡。县名由来沿古称“琼海”①,是“琼州东部沿海”意。年万宁县析出后仍称琼海县。
①据唐《通典》称:“琼崖、琼海龙难实服”。 嘉积镇(Jiājí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偏东,万泉河畔。县政府驻地。明嘉靖年间(—)形成集市,以嘉靖年号中的“嘉”及辖属于当时会同县积善都的“积”组合成名。②年设嘉积镇,年成立嘉积公社,年恢复嘉积镇建制。 ②又“相传宋时有小商人名嘉积者,于此经商,后发展成市集。”见叶地《广东地名探源》,年广东地图出版社出版。 文坡村(Wénpōcūn)在琼海县城西南边,万泉河畔。属嘉积镇。宋末村民从福建莆田迁此建村,以处之地势而名下坡。建国后改文坡,意为文明之地。
中爽村(Zhōngshuǎngcūn)在琼海县城南2.5公里。属嘉积镇。因地处万泉河畔,夏天凉风吹拂得名风爽,年改名中爽。
大路镇(Dàlù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北部。驻地明代有人在通往定安道旁设小铺经商,清末店铺增加,道面加宽,取名大路圩。镇以圩名。年设大路乡,年成立大路公社,年建镇。
竹湖村(Zhūhúcūn)在琼海县城西北15公里。属大路镇。明代村民从福建莆田县坡头村迁居于此,以村前修竹、明湖的显著特征命名。
塔洋镇(Tàyáng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偏北。此地聚奎塔位于大田洋中,圩集因此得名塔洋圩。原为琼东县治,年治迁嘉积镇后成为市镇。年成立塔洋公社,年建镇。
里文坡村(lǐwénpōcūn)在琼海县城东北8公里。属塔洋镇。唐代因多村民于此贸易而渐成村落,初称里文市,后改里文坡村。
千秋圩(Qīɑnqīuxū)又名千秋市。在琼海县城东北11公里。属塔洋镇。民国4年()后此处因多村民贸易成村落,原以两姓庙祠名双庙铺子。年日军废村后外移一里建新圩,名千秋圩,为千秋万代不变之意。
长坡镇(Chángpō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明代形成圩集,称镇安市,清改长坡市,清末改长安镇。建国初设长坡乡,年成立长坡公社,年建镇。
文屯村(Wéntúncūn)在琼海县城东北22公里。属长坡镇。清代曾屯兵于此,而村民后来习文极盛,故名文屯。
官回村(Guānhuícūn)在琼海县城东北26公里。属长坡镇。原名迈椰。明朝原籍文昌县的邢宥(字湄丘)中进士封官南巡都督,因错判人命案弃官于此定居,后村亦改名官回。村中回官祠有碑文、石狮等古物。
烟塘镇(Yāntɑng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北部。驻地清代形成集市,因远眺圩集似绿色宝盒,得名烟塘。建国后设烟塘乡,年成立烟塘公社,年建镇。
礼昌下村(Lǐchāngxiàcūn)在琼海县城东北20公里。属烟塘镇。宋末李姓村民从福建迁来,因田地产益智得名益智埇,亦称益老土甬。清代改名帝老埇村。建国后以谐音改为礼昌村,村又分下、上、后3村,本村属下村,故名。李宗仁曾为村祠题写“李氏宗祠”。
潭门镇(Tánmén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驻地古多鸟雀栖居,建国初设潭清乡,年成立潭门公社,近潭门港得名。年遭强台风袭击,房屋废,圩迁今址。年建潭门镇。
草塘村(Cǎotángcūn)在琼海县城东18公里。属潭门镇。南宋村民从福建莆田迁此,以村前池塘、青草的显著特征命名。
福田镇(Fútián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驻地明朝中叶,村民从福建莆田迁居于此,清代形成圩集,以祖籍莆田雅化为福田。年成立福田公社,年建镇。
新潮村(Xīncháocūn)在琼海县城东15公里。属福田镇。明代建村,因近潭门港,村前潮起潮落,取名潮澜。民国十年()改名新潮。
博鳌镇(Bó’áo Zhèn)琼海县辖镇县境东南部,万泉河口。驻地宋初已形成商、渔并用之口岸,称博鳌圩。年成立博鳌公社,年建镇。
珠塘村(Zhūtángcūn)在琼海县城东南13公里。属博鳌镇。因地势低洼称塘,又寓意黄金珠宝积聚,名黄珠塘,后以村有七姓,独无黄姓,改珠塘。
温泉镇(Wēnquán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中部。驻地新村圩。因境内有温泉著名,年成立温泉公社,年建温泉镇。
新村圩(Xīncūnxū)在琼海县城西2公里。属温泉镇。清代已是相当规模的村庄,民国初年村民李业养等在村旁开设铺子经商,后渐成圩集,以新村为名。 逢龙村(Fénglóngcūn)在琼海县城东边。属温泉镇。村地形似长龙伏在万泉河畔,村因此得名。
中原镇(Zhòngyuán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偏南。驻地相传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移民于此经商,地多鹧鸪,称鹧鸪铺子。后发展成集镇,为纪念中原故土而名
中原圩,年—年乐会县治此。年成立乐会公社,年建中原镇。
仙寨村(Xiānzhàicūn)在琼海县城南7公里。属中原镇。原名争。相传因争夺得沿万泉河漂流来的一尊菩萨而命名。建国后以海南话谐音雅化为仙寨。
阳江镇(Yángjiāng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南部。邻接万宁县。驻地明初有阳江县儒生落泊于此定居,不忘故土,以家乡名之。后因交通方便,形成阳江圩。年成立阳江公社,年建镇。
大村(Dàcūn)在琼海县城西南22公里。属阳江镇。又名上科村。明代已成村落,村民多望子上科场及第为官,故名。后村庄扩大,俗称大村。
龙江镇(Lóngjiāng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万泉河中上游。民国3年()在万泉河畔建龙江圩,相传有龙游江得名。年成立龙江公社,年建镇。
蒙养村(Méngyángcūn)在琼海县城西南21公里。属龙江镇。蒙养村原名牧养村,谐音蒙养村。
石壁镇(Shíbì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明代林、胡等姓村民从顺德县迁此经商,因万泉河边有一巨石而称石壁圩。年成立石壁公社,年建镇。
下朗村(Xiàlǎngcūn)又名霞朗。在琼海县城西南20公里。属石壁镇。明代王姓村民从福建迁此,辟有大片园朗地(地势较高的园田),美其名霞朗,简称下朗。
万泉镇(Wànquán Zhèn)琼海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偏西。圩街弯曲,俗称牛轭曲,后雅化文曲。年成立万泉公社,以驻地在万泉河畔得名。年建万泉镇。
西岸村(Xī’àncūn)在琼海县城西南11公里。属万泉镇。明代村民从福建迁居于此,逐渐沿万泉河西岸形成带状聚落,故名。槟榔种植历史悠久,素称“槟榔之乡”。
泮水乡(Pànshuǐ Xiāng)琼海县辖乡。在县境中部偏北。以泮水村为名。乡政府驻大榕头。年成立泮水公社,年设泮水乡。
龙春村(Lóngchūncūn)在琼海县城北2公里。属泮水乡。明代村民从福建甘蔗园迁来,此地起伏不平形似卧龙,故名龙村,因谐音,后改龙春。
上埇乡(ShàngchōngXiāng)琼海县辖乡。在县境中部偏东。以上老埇村为名。乡政府驻三叉路坡。年成立上埇公社,社址初在上昌祠堂,后上昌改上埇,故名。年社址迁三叉路坡。年设上埇乡。
礼都上村(Lǐdūshàngcūn)在琼海县城东南5公里。属上埇乡。此地古称礼都,今分上、中、下三村,此为上村,故名。
朝阳乡(Cháoyáng Xiāng)琼海县辖乡。在县境东南部,万泉河下游。年乐城圩毁于台风,圩迁教场坡(古乐会县练兵场)形成朝阳圩。年设朝阳乡,年成立朝阳公社,年又设乡。
乐城(Lèchéng)在琼海县城东南12公里。属朝阳乡。地处万泉河口小岛上。明末乐会县城设此,故名。年乐会县城迁中原圩,年圩毁于台风后为村庄。
九曲江乡(Jǐuqǔjiāng Xiāng)琼海县辖乡。在县境南部,邻接万宁县。九曲江南岸原有集市名乌皮铺仔,因水患而迁江北,年九曲江公社驻此,形成九曲江圩。年设九曲江乡。
新昌村(Xīnchāngcūn)在琼海县城南13公里。属九曲江乡。据周氏族谱载,明代村民从琼山县高山村迁此建村,以新昌为名。意为新兴昌盛。
文市乡(WénshìXiāng)琼海县辖乡。在县境南部偏西。乡驻文市圩。原名牛市,因耕牛集市得名,后雅化文市。年成立文市公社,年设乡。
蓝池村(Lánchícūn)在琼海县城西南17公里。属文市乡。因村前池塘清澈湛蓝,故名。
新市乡(XīnshìXiāng)琼海县辖乡。在县境北部偏西。清朝中叶村民王有显等20多家先后在此经商成圩集,时称新市。年成立新市公社,年设新市乡。
罗凌村(Luólíngcūn)在琼海县城西北15公里。属新市乡。清代陈氏村民迁居于此,定名罗凌村。以表达衣着绫罗绸缎的美好愿望。
会山苗族乡(HuìshànMiáozúXiáng)琼海县辖乡。在县境西南部。多苗族聚居。驻地粉车圩因用水车加工米粉、薯粉著称而得名。年成立粉车公社。后以地多山林而改称会山公社,年设会山苗族乡。
溪仔村(Xīzǎicūn)在琼海县城西南36公里,属会山苗族乡。年屯昌县船埠大坡数十户苗家迁居于此,渐成村落,以村前小溪(定安水)为名。
文:奈何作贼
您好我是博鳌最同城的编辑:博鳌仔,遇见便是缘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ny/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