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专题丨跨海大桥
年2月9日,欧洲第五大悬索桥(桥梁结构无需桥墩)——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正式通车。该桥由中国企业承建,绝大部分构件在中国生产,再运至挪威组装。如图示意哈罗格兰德大桥及周边地形。据此完成~3题。
.对隆巴肯峡湾沿线的欧洲国际公路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冰川泥石流 B.崩塌
C.洪涝D.水土流失
2.哈罗格兰德大桥采用悬索结构主要是由于所在区域( )
A.潮流复杂B.基岩松软
C.风力较强D.水深较深
3.建桥构件在中国生产后再运至挪威组装,主要是为了( )
A.减轻生态破坏B.缩减施工时间
C.优化产业结构D.节省运输费用
解析 第题,由图可知,隆巴肯峡湾沿线地势起伏较大,因此该段公路最应预防的自然灾害为崩塌,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于地势平坦地区,因此在此处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该区域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冰川不易融化,因此发生冰川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不大。第2题,由于该区域水深较深,若修建桥墩,则修建成本较高,因此哈罗格兰德大桥采用悬索结构。第3题,建桥构件在中国生产后再运至挪威组装,可利用中国的生产技术与产业基础,从而缩减施工时间。
答案.B 2.D 3.B
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提出“十三五规划”将建设北京到台湾省间的高铁,而台海通道是一项连接大陆与台湾省的工程设想。早在年,两岸学者进行可行性探讨、预测和论证后,提出了北线、中线、南线的台海通道三方案,有不少专家提出了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读图回答4~5题。
4.专家认为三方案中北线较优,原因最可能是北线( )
A.线路较短B.洋流较弱
C.台风较少D.气温较高
解析 读图,专家认为三方案中北线较优,原因最可能是北线线路较短。建设海底隧道,洋流、台风、气温主要影响海面区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A
5.与桥梁相比,隧道的优势在于( )
A.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B.受地震等灾害影响较小
C.便于旅客欣赏风景
D.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小
解析 与桥梁相比,隧道的优势在于位于海底,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小;建设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受地震等灾害影响较大;在隧道中,不便于旅客欣赏风景。
答案 D
(年海南卷,5-6)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图4)。据此完成6~7题。
6.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7.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答案 6.D7.D
解析 6.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靠近哥本哈根机场,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洋轮船航行,所以利于海空交通是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
7.桥隧结合处未利用沙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沙尔特岛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沙尔特岛生物。
(·永州模拟)英法海底隧道,随着岩层的起伏,隧道呈平坦的“W”形。海底隧道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运送汽车的列车,称“乐谢拖”(LeShuttle)。读英法海底隧道剖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据图推测,英法海底隧道呈平坦的“W”形的原因可能是( )
A.“W”形利于隧道通风,减少污染
B.火车利用地形滑行,节约能源
C.所在岩层抗渗性好,易于掘进
D.有效防止海水倒灌,保证安全
9.设计“乐谢拖”(LeShuttle)的目的可能是( )
①节省运输能源
②减少废气排放
③增加运输灵活性
④提高运输安全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8.C 9.C
解析 第9题,由图中可以看到海底隧道是沿同一岩层修建的,主要考虑该岩层抗渗性好。第0题,“乐谢拖”为专门运送汽车的列车,不利于增加运输灵活性。
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公里。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读图回答0—2题。
0.东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B.赤潮
C.潮汐D.寒潮
.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
A.集装箱卡车B.公交大客车
C.水产冷藏车D.旅游大巴车
2.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
A.降低施工成本B.缓和海浪冲击
C.减轻台风影响D.保证通航顺畅
答案 0.C .A2.D
解析 0.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大桥采用“S型”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潮汐对桥身的冲击,保证大桥的安全通行。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东海大桥西起上海,东至洋山港,因此,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集装箱卡车,选择A选项。
2.根据对图中信息的分析可知,大桥p处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海面轮船的通航,确保通航顺畅,因此选项D选项。
3.(·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6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0分)
解析:第()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白令海峡纬度高,封冻时为冬季,由此推出昼短和严寒;冬季大陆内部形成强大高压系统,故两个大陆中间的白令海峡气压相对较低,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多暴雪;由于“海峡两侧多为山地”,海峡狭管效应明显,加大风速。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一年中,夏季最温和,其他季节过于寒冷,不利于人类活动。第(3)题,白令海峡纬度高,气温低,故冬季长,海水结冰期也长,加上因气候极端,人烟稀少,基础设施差,这些都不利于施工。白令海峡还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桥梁防震要求高增加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________千米。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
解析:第()题,分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紧紧抓住两个关键词“施工困难”,“自然原因”,工程建设联系区域背景——杭州湾海域,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自然环境要素:海洋,风浪,海水等对施工的影响,二是从自然灾害考虑例夏秋季节的台风对施工的影响。第(2)题,根据比例尺估算,注意题干限制性要求“缩短的里程”、先计算原有线路的长度,然后计算跨海大桥修建后新线路的长度,两者之差便为缩短的里程。第(3)题,评价大桥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大桥通车后对交通运输自身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环境效益主要考虑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在85~05的值均可
(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国道主干线——同三线(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67公里。大桥总投资约28亿元,设计使用寿命00年以上。
材料二:针对杭州湾的地质水文等条件,大桥指挥部协同各方专门做过70多个专题研究,而钱塘江管理局保留有自民国成立后一直到现在每一天的观测资料――“一天都没有断”――为大桥建设提供了最用力的参数数据。
材料三: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20公里。
材料四:杭州湾附近交通线路图: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对于浙江省具有什么意义?
(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规划与建设说明了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3)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一年中的有效工作日不足天,试分析影响工程建设的不利自然因素有哪些?
(4)读图分析该地区交通便利的表现。
解析:本题主要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了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以及同学们的分析、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知道大桥加强了浙江省杭州湾南、北的联系;根据材料三知道宁波市城市格局得到提升。
(2)根据课本知识和材料一、二可以知道在现代交通线的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已经超过自然因素成为重要的因素,但自然因素仍旧是基础性因素。
(3)对本地区而言,自然因素只能从气象气候因素,海洋环境等方面进行考虑。
(4)根据材料四的图例及图中的内容可以得到答案。
答案:()有利于杭州湾地区城市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变成交通枢纽,提升宁波市城市格局,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的需要。
(2)社会经济因素
(3)大风、暴雨、大雾等多变的海洋气象;潮汐、风浪等复杂的水文条件
(4)该地有沪杭、杭甬等铁路经过;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有虹桥、浦东、萧山等机场联系各地;沿海港口多,水运便利。
5.(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团4名代表提交了《关于将杭州湾大湾区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建议》。纽约湾区是金融为代表的大湾区,东京湾则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旧金山湾则是IT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进入2世纪,发挥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杭州湾大湾区应该提升为数字化大湾区,成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下图为杭州湾大湾区简图。
()简述杭州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3分)
(2)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对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作用。____________(3分)
(3)简述舟山群岛打造国家级港航物流基地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3分)
(4)把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4分)
解析:()数字经济是一种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必须具备科技优势,现代化交通优势及洁净优美的环境,据此结合杭州市的具体条件分析即可。?
(2)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种交通方式,其建成可以完善区域交通网;加强桥头及两岸区域的联系;缩短了嘉兴与宁波之间的陆路距离;促进区域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杭州湾南岸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物流基地必须交通便利,作为基地还应考虑转运条件、腹地条件等,舟山群岛打造国家级港航物流基地的有利条件可结合图文信息从海域条件、交通、陆域条件、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
(4)把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定位高远,必须靠科技、人才、高精尖产业才可以实现。必须建立吸引世界高端人才机制;把握数字经济变革新时代的机遇,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答案:()杭州有多所一流大学,科学技术水高,创新能力强;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产业发达,信息与通讯便捷;航空运输、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动,交通快速便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优美(任答三点即可)
(2)完善杭州湾大湾区交通网;缩短了嘉兴与宁波之间的陆路距离;加强了杭州湾南北岸间的联系;促进了嘉兴、宁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杭州湾两岸地区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杭州湾南岸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答三点即可)
(3)海岸线长,港阔水深,优良港口多;水陆交通发达,转运便利;依托杭州湾大湾区,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
(4)建立吸引世界高端人才机制;把握数字经济变革新时代的机遇,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任答三点即可)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琼州海峡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西接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呈东西向延伸。琼海海峡海底地形周高中低,为东北一西南向狭长矩形盆地,中央水深80-00米,东、西两口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琼州海峡为南海多雾区,集中在~4月,年平均雾日约8~30天。琼州海峡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海上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出入海南岛除飞机外的唯一之路。年春节进入尾声之时,罕见大雾让琼州海峡持续封航,海口三个港口附近一度滞留上万辆汽车、数万名旅客,出岛返程车辆受堵。
()在水汽充足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分析琼海海峡初春多雾的原因。(8分)
(2)推测目前琼州海峡不修跨海大桥的原因。(8分)
(3)说明本次堵车事件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6分)
答案:()初春时期,下垫面温度低(2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势力加强(2分),遇冷凝结成小水滴(2分);加之大气较稳定,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雾气。(2分)
(2)琼州海峡海底地势起伏,多台风,海浪,自然条件复杂,对修建大桥技术要求高(2分)修建大桥成本较高,海南经济实力有限(2分)海南旅游业季节性强,而大桥需要的是每天都有足够的车流量(2分)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建海底隧道。海底隧道受天气及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小。(2分)
(3)控制旅客数量在旅游合理容量范围内(2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2分);开发新的适应旅游淡季的旅游资源,引导人们错峰出行(2分)。
7.材料 在台海(台湾海峡)隧道具体线路的选择上,两岸专家共提出四种隧道方案,如下图所示:
()若采用跨海大桥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有________,这需要________做保证。
(2)若采用海底隧道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材料中你看好哪条隧道线路,试述理由。
答案: ()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 科学技术(2)北线;距离最短,地质条件好,投资相对较小;中线一、二线路短,投资较少;南线,虽然工程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大,但先期可用较小投资连接厦门和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大大促进金门和澎湖等岛屿的开发,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答任何一条,理由合理即可)
解析:()跨海大桥的建设要考虑气象因素、水文因素和地质条件,自然障碍的克服离不开科学技术。(2)哪一条均可,但理由要合理。
8.(·厦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刻赤海峡(下图)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道,水深5~5m。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俄罗斯政府斥资建设横跨刻赤海峡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刻赤海峡大桥,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本土地区。年交付使用。
()说出刻赤海峡大桥施工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自然障碍。
(2)刻赤海峡大桥建成后,甲、乙两地之间的交通方式多样化。说明与海上航运相比,甲、乙两地之间公路运输的优缺点。
(3)简述刻赤海峡大桥的修建对甲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有利条件:水域较浅,便于施工,且线路经过岛屿,工程量较小。
不利条件:多大风、海浪大、海水腐蚀等。
(2)优点:速度较快;安全性较高;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或答“连续性较好”)。
缺点:运距较长;运费较高。
(3)缩短与俄罗斯本土间的交通距离;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进程。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石跨海大桥是日本著名的跨海大桥之一(如图3)。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0米,终年水流湍急,每天都有上千艘船只在海峡里航行。
淡路岛上的居民多年来以农耕为主。淡路市作为向阪神地区提供农产品的基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原有海运相比,指出明石跨海大桥上公路运输的优点。
(2)试述明石跨海大桥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8分)
(3)阐述明石跨海大桥的修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8分)
答案:()运输速度快;受风浪、大雾等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较好。
(2)明石海峡水流湍急(2分);航运繁忙(2分);大桥跨度较大,建设难度大(2分);地震灾害频发(2分)。(共8分)
(3)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神户、大阪与四国地区的区域联系(2分);成为(淡路岛)联结内陆工业的重要纽带(2分);缓解明石海峡海运繁忙的状况(2分);大桥本身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而且有利于淡路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共8分)
20.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年2月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桥全长为49.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xw/1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