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若游记博鳌留客村万泉河畔庭院深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最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文_邢若图_易生覃思

琼海华侨文化的孕育离不开万泉河、百多年来,无数乡民们顺河而下,再转乘大船闯南洋。如今,那些散落在乡村深处的华侨大宅则是琼海华侨文化的时代印记。留客村原本只是万泉河畔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如今却因有着众多的华侨大宅而远近闻名。高墙深院的蔡家宅、古朴优雅的卢家宅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留客古村尚有古渡口、古庙、古树可供游历,还有华侨致富的传奇故事处处流传……

在海南,琼海是与文昌齐名的著名侨乡,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华侨文化。这当中,最吸引游人的,莫过于下南洋归侨们修建的豪华大宅。不

论是为了光宗耀祖,还是寄托着浓浓乡愁,归侨的情怀已成往昔,而这些隐藏在乡村深处带着浓郁南洋风情的华侨大宅,仍不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万泉河畔、博鳌镇、历史古村、华侨大宅、留客……这些字眼组合在一起,已然让人觉得留客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村庄。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自海口市沿东线高速公路驱车南下直奔博鳌镇。下高速公路后顺着迎宾大道行驶10公里,左侧路旁有一块写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蔡家宅”的标识牌,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PART

01

万泉河畔留客古村

蜿蜒向前的乡间水泥小道,寂静清幽。路旁野花绽放,林木葱郁,远山如黛,起伏的山坡上种满了菠萝。蓝天碧水,田园如画,我索性打开车窗,任清风拂面,让绿色满怀。

村口有卖当地水果的小摊,不远处有一座红色的关圣帝君庙。明清时期曾有“县县有孔庙,村村有武庙”之说,武庙就是关圣帝君庙,关公后来不仅成为忠义化身,更作为“武财神”而得到人们的敬奉。

小摊前八十多岁的阿公说,旧时赶集的人常经过村庄,华侨也从海外运回了许多物料在村里盖起了好几幢大宅,都是大船运到潭门港,再换小船走万泉河运回村里的小码头,那时村里就有6个小码头。

那条明晃晃的河水就是万泉河,离水果小摊也就一百来米,隔着是莽莽的槟榔林。我来到万泉河畔,微波清漾,曾经热闹的古渡口早已荒废。河中有江心岛,岛上有乐会古城,那里曾经商铺云集、桅杆林立。

乐会古城,自元代起一直到年都是乐会县城的所在地。旧时,来县城赶集的人多从留客村渡口摆渡登岸,有些乡民为赶第二天的早集,常在村子里投亲寻友留宿,村民向来又热情好客,久而久之,人们便称这村庄称为“留客村”。

留客村虽然留客,却留不住村民们争相“去番”的脚步。清末民初,“去番”谋生在村里蔚为风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去番”,即便波涛凶险,前程未卜,人们还是带着淘金梦下了南洋。

据说,那时候村里的小码头也有了开往南洋的专线帆船。下南洋,与走西口、闯关东并列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三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浪潮。

百多年来,番客们回了又走,走了又回。有人发家致富、衣锦还乡。也有人漂泊一生、穷困潦倒,因内心愧疚,故乡难归。

更有新婚燕尔就辞别娇妻下南洋的,“留守新娘”望眼欲穿也未能等回枕边人,孤独一生,最终成了“留守阿婆”,在留客村就有好几位“留守阿婆”。下南洋,既是个人与家族的奋斗史,更是许多家庭的血泪史。

如今,留客村常住村民不过多人,海外乡亲却有多人。村里还流传着许多下南洋的奇闻异事,古旧侨宅更是随处可见,最知名的要数蔡家宅与卢家宅。

PART

02

高墙大院蔡家群落

在海南众多华侨大宅中,蔡家宅以其规模庞大、气度非凡而久负盛名,素有“海南侨乡第一宅”的美称。狭义蔡家宅指的是蔡家森宅,广义蔡家宅则是蔡家四兄弟的四座庞大宅院群落,这四座老宅建筑风格相似,比邻而居。

生于年的蔡家森,15岁就随乡人下南洋。先在新加坡打工,后转往印尼经营杂货店,事业逐渐扩大,他后来经营有25艘船的航运公司,管理着印尼的12座小岛,成为当地富商以及知名侨领。

年,蔡家森带着两位弟弟衣锦还乡建起了三座乡村豪宅,他的堂弟则在-年间回乡修建奢华老宅。

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往蔡家宅,花木夹道,清清爽爽。四周林木繁茂,椰子树、槟榔树、荔枝树苍苍郁郁,青砖瓦房掩映在一片浓绿叠翠之中。一幢两层青砖大宅屹立路边,这是蔡家森弟弟的宅院,房前屋后槟榔林环绕,自有一种庄园的气派。

楼顶两侧的镬耳山墙在海南传统民居中极为鲜见,蔡家宅院落却都有这个特点。它们还对岭南特色的镬耳墙做了改良,呈现出波浪状起伏的优美,愈显自然流畅。山墙上的草尾浮雕,线条流动,历经几十年风吹日晒依然清晰生动。

凄风苦雨之下,四周红色涂料已是斑驳剥落。蔡家宅的屋脊都有翘头与象征吉祥的“蛟头鸱尾”,同时又有西方的立体式花雕,使整个屋顶别具一格,美观大方。

步入庭院,青砖黛瓦渲染出一份淡雅的古韵,庭院露台之间弥漫着一股南洋特有的慵懒风情。

青砖灰瓦的砖混结构,二楼环状连廊阳台,视野开阔的优雅露台,镶嵌翡翠琉璃瓶的栏杆,绿琉璃花窗的广泛运用,古色古香的跃层厅堂,印痕犹新的地砖,这些自成一体的鲜明建筑特点,都在这座宅院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大宅后有重阳古木直插蓝天,树干粗壮,需四、五人才能合抱。其枝繁叶茂,树冠如盖。

人、老宅与古树在此和谐相处,这古树也犹如“树神”护佑着这里的村民,如果这古树能开口说话,它一定会将古老村庄、华侨大宅里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那将会是一部精彩动人的乡村史。

重阳古木旁有一土地庙,土地庙对面是旧时的佣人房。佣人房后面是槟榔园。蔡家森宅就在槟榔园畔。蔡家宅坐东南,朝西北。屋后山林苍翠,全为绿意所围绕,椰子树、荔枝树、龙眼树、竹子皆郁郁葱葱,更有鸟鸣深山中,清脆动人。

房前则筑挖五角形的莲花塘,昔时一塘秀水,莲花丛丛,盛夏时节花儿绽放,映日荷花,美艳之极。如今池水干涸,荒草萋萋。自塘边遥望,蔡家宅围墙高峙,角楼耸立,高大森严,气度不凡,像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PART

03

雕栏连廊风华城堡

蔡家宅大门上有铁铸的财神像,写着“财神到”和“招财进宝”的字样。推开红漆木门之后,往昔的辉煌与繁华,便在我的眼前张扬地散发开来。大门旁是海棠书斋,如今做了展览馆,有贵宾游览的图片以及题字。

长长的空间,旧时想必也是用来做接待宾客之所,书斋之说更能勾连文雅。

入了大门,各有一个天井,四四方方,楼上四周雕花栏杆环绕,栏杆中间有各式灰雕,还镶嵌着一排的翡翠琉璃瓶和琉璃花窗,这是民国海南侨宅的共同特征。

蔡家宅为青砖大瓦加钢筋水泥结构,由两进堂屋、两侧两层横屋以及前后庭围墙环抱而成。整个宅院四通八达,上下连通。高墙、封闭、保守是蔡家宅的显著特点。

而繁复、对称、色泽鲜艳则是我对蔡家宅装饰的整体印象,这里有数不清的门、窗、阳台,附着在上面的装饰和浮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这里石作虽然朴拙,却也不厌其烦,而门窗、神龛木雕皆是精致优美。大宅门廊、栏杆、露台、窗台、角楼的墙面或围框花边都涂抹着红、黄、蓝的颜料,门楣之上则有着细致印花且镶嵌着色泽淡雅的彩色玻璃,洋溢着南洋的绮丽风情。

俗话说,无礼不成中国,无祭便无华夏。对于长年侨居国外的蔡氏家族来说,祭祀就是对中华文明的家族传承。

慎终追远,蔡家宅每幢宅院的厅堂都设置了供奉祖先牌位的“公阁”,且都是跃层厅堂,其中又以蔡家森宅“济阳堂”最为高大壮观。

“济阳堂”高达八米,每次烧香祭祖时要用长梯子上下“公阁”。公阁之上一对木雕供灯极尽繁琐华丽之能事。

厅堂中“华堂聚和”牌匾便是蔡家祖训,家和万事兴。厅堂里嵌铺的彩色花纹地板砖,则是小片拼贴而成,色泽、花式都很耐看,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光鲜如新。

宅院里有多处红色地砖,它是以红色颜料掺和石灰铺平地面,再以模板花样印制上图案,待干后自然成型,当中雕花不仅清新可爱,且立体感强。

精美耐磨的地板砖以及绝大多数建筑用料都是蔡家森用自家船队从印尼运回,这都可见出蔡家森对祖宅所倾注的一腔心血、对家园故土的不舍和对根的铭记。

我踩着墙角间狭窄的木梯,拾级而上。二楼的房子略矮,房间地板都用长条木板铺就以此隔开一楼,走上去铿锵有声,似有历史足音回响。泥墙上有花鸟虫鱼的壁画,体现出主人淡雅的情趣。

最边角的长房子则是粮仓所在,内有射击孔。角楼下各建有一个圆窗孔,兼有对外了瞭望和装饰的作用。大院有横廊多间,有厨房、柴房、浴室等,布列有序、层次分明。

站在二楼露台上,我凭栏远眺,山林茂密,村落如画。回身而望,连廊栏杆色彩明丽,成排的翡翠琉璃瓶与绿琉璃花窗散发着南洋风情,各式灰塑浮雕遥相对应:中国古钱币象征着财源滚滚,瓶插牡丹,寓意平安富贵,牡丹墙头怒放,也有花开富贵之意。、

此外,各式飘逸工整的草尾都带着吉祥意涵。花台立柱的灰塑图案有西式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像雕塑。上下大屋前檐皆雕刻着飞翘的龙头,两边悬挂的垂柱各有一对古代宫灯和南瓜灰塑,宫灯彰显的是宅院雍容华贵,而南瓜则寓意着“多子多福”。

蔡家宅是一本“凝固的史书”,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南洋故事,也引发着人们对其往昔繁华烟云的遐思和追忆。

PART

04

古朴优雅卢家大院

风姿绰约的卢家宅是留客村里另一幢气派的侨宅,是省文物保护单位。从下村的蔡家宅到上村的卢家宅要穿过一片稻田,初秋时节,稻谷已被收割,就晒在乡间公路上。

稻田之外便是蜿蜒东去的万泉河。村路两旁皆是槟榔树,间中有香蕉树、木瓜树,硕果累累。在这山明水秀的乡村,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沉醉。

通往卢家宅的土路两旁,椰林成荫,鲜花绽放,红叶相伴,自此可见主人的品味与趣味。卢家宅青灰色砖墙满是斑驳痕迹,墙角上冒出的苔藓,沿墙而长的蕨类植物,都能让人立刻感受到岁月沧桑的况味,但昔日的荣华也从高高的院墙、宅院的雕栏玉砌,不经意地漫溢出来。

午后,静寂的卢家宅如同深山古寺。各处大门都敞开着,我连叫了几声阿公皆无人回应。于是我径自入了庭院,如同走进了风华岁月的深处。一位戴着眼镜的阿婆从巷道那边走了过来,阿婆说着海南话,把我们带进客厅。

客厅有一个大的相框,一张青春俊美的大合影吸引着我。这是阿婆跟卢家宅后人卢业珍年元旦在北京中国照相馆拍的新婚照。不久,卢业珍做出了回故乡——留客村的决定。

除了从父亲那里要来故乡地址外,他别无所知,在村里也无亲无故,无依无靠,但阿婆郭安娘毅然陪伴他回来。对于在印尼过惯了优裕生活的两位华侨青年,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在老宅旁边的乡村别墅里,我见到了卢阿公,他详细地讲述了当时华侨青年回归祖国学习、建设的风潮,自己又从北京回到故乡的人生故事。

当年的美貌佳偶已是耄耋之年,在留客村相伴今生,任时光流逝,而爱意如初……他们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保持着对美善的向往,这深深地感动着我。

卢家宅建于年,坐西北向东南,共有二横三纵六座房子,和远近闻名的蔡家宅隔田相望,大宅建成之后,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卢业珍携新妇从北京归来。

大宅门廊外有一风雨长廊,此长廊足见卢家宅的南洋底色。其门上有门廊,站在门廊镶嵌着翡翠琉璃宝瓶的露台之上,即可一览村前荷塘、田洋、龙潭岭,风光无限,优雅之至。

卢家宅屋顶保留着海南民居的屋脊翘头,大屋前的窗户则为伊斯兰尖拱风格,阳台上的通风窗格则是以翡翠琉璃柱、绿琉璃花窗等进行装饰,间中还有优雅的闽南民居特色的燕尾翘头。

卢家宅门连门,巷对巷,廊通廊,通风透气,采光合理,且可以通过二楼的栏廊走通整个大院落,以此来维系一个大家族的沟通顺畅,可见建造者的用心良苦。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卢家宅的每进厅堂门楣上都雕刻着飘逸的“福”字,阳台青苔丛生的墙面上灰塑“寿”字清晰如初。

福寿双全寄托了主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盼,福寿文化强调“和为贵”的观念,这倒与当今主人客厅里悬挂的镜框“家和万事兴”不谋而合。

每一幢建筑,都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故事、记忆和历史,更是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的迷人缩影。由蔡家宅到卢家宅,我有幸游历了万泉河畔最为经典的华侨大宅。

所谓经典,不仅是那些繁复雅致的建筑用心,更在于它们用各自的斑驳所记载的岁月沧桑。它们寄托着一种乡愁、一种情结,同时又蕴含着海南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海南重要的文化遗产瑰宝。

阿若采访手记:

留客村蔡家宅,一直是我的向往之地。几次进出博鳌却总与她失之交臂。时间越久,对于她的期待,愈是变得急切。百闻不如一见,终于夙愿得偿,不虚此行。侨宅卢家宅后人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时时感动着我,这对相濡以沫的归侨夫妇让人看到的是一种美善的力量。他们面对生活的那份豁达与坦然,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可说得上是一个好的范本。

邢若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xw/10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