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市场陷阱揭秘如何避免常见的骗局
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陷阱和骗局。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发电装机量迅猛增长,光伏设备价格日趋亲民,使得光伏投资回报周期缩短,收益依然可观。然而,随着工商业及户用光伏装机规模的迅速扩大,光伏安装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劣质产品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光伏市场的一大隐患。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以“光伏骗子”、“光伏套路”和“农村光伏陷阱”为主题的视频屡见不鲜,揭示了光伏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骗局。随着光伏投资回报逐渐受到大众认可,一些以“低门槛、小投资、高回报”为诱饵的骗局也开始在光伏行业内滋生。这些骗子通常会在当地注册一个空壳公司,甚至只是申请一个带有“新能源”字样的公司名称,便开始招揽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业务。与正规的安装公司不同,这些骗子公司会使用劣质产品为业主安装光伏,从而大大节省了业主的初期投资。然而,主要组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发电量和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些劣质光伏设备不仅发电量低(甚至无收益可言),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骗局败露,这些骗子公司往往会选择注销公司并跑路,至于售后保障,则根本不存在。此外,市场上还存在一些不良商家,他们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超低价”来吸引顾客,然而这样的价格往往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严重缩水,给日常使用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些商家常用的手段包括“以次充好”和“贴牌组件”。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误差或失误产生的次品会被低价回收并重新加工,然而部分商家却利用这些次级组件的低成本优势,以高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销售,这不仅严重损害了购买者的利益,还对光伏电站的整体安全性构成了威胁。同时,也有一些小型生产厂家由于组件销售困难,便贴上知名品牌的标签进行冒牌销售,以此欺骗对光伏产品了解不深的消费者。这些组件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发电收益上,都与一线品牌存在显著差距,甚至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以年山西户用光伏电站逆变器着火事件为例,其起火原因正是由于使用了劣质逆变器,导致直流拉弧并最终引发内部器件自燃。这样的案例充分暴露了劣质光伏设备对安全性的严重影响。年月27日,库车中石化一期MW光伏制氢项目遭受了罕见的3级沙尘暴袭击,导致众多光伏支架倒塌,大部分光伏组件均遭受不同程度损伤,其中部分严重受损的光伏组件甚至被“腰斩”。此次灾害给光伏电站带来了重大损失。经过分析,本次光伏方阵在大风天气下大面积受损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遭遇了极端恶劣天气;二是该特大风压区域选择了不适宜的手动可调支架形式。手动可调支架在高纬度区域具有较大的阻风面积,在逆风状态下,组件背面会受到巨大的正压力,从而引发问题。年月,琼海市博鳌镇发生了一起临街高楼顶层的火灾事故。火灾起源于顶楼近平方米的光伏太阳能电板,现场火势凶猛。幸运的是,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据内部消息透露,此次火灾事故的原因可能与房东从网上购买的光伏板质量不合格有关。据统计,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光伏事故已发生20余起,涵盖着火、爆炸以及倒塌等各类情况。透过这些频繁出现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外,人为过失和光伏设备的质量问题也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光伏贷”骗局揭秘一种典型的骗局是,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国家电网或国家光伏计划的名义,诱骗农民购买和安装他们的光伏产品。这些骗子甚至声称这是国家的政策,必须得到支持。由于许多地区的农民主要是留守老人,这些骗子往往会以免费安装为诱饵,声称只需以“贷款”形式进行,且无需农户实际偿还。他们通常会说服农户以个人名义贷款,而光伏公司则承诺偿还贷款,并支付屋顶租金。然而,实际情况是,每月光伏发电的收入远远不足以偿还贷款,农户往往不得不另行转账还款。而所谓的“能源公司”在将光伏设备卖给农户后,已实际获取了利润。但遗憾的是,许多留守老人的法律和辨别意识相对较弱,往往在意识到受骗时,骗子已消失无踪。
“光伏指标”骗局近日,北京卫视报道了一起光伏指标诈骗案件。据警方透露,嫌疑人曾出示发改委的一份文件,其中包含地区光伏发电项目,但具体分配细节尚未公布。骗子利用这一指标,声称与市里省里的领导有关联,需要费用来疏通关系。他们向事主李先生索要20万作为“表示”,李先生因熟人介绍而付款。此后,骗子又以“送礼”和“吃饭”等名义,多次要求转账,共计80余万元。然而,两年过去,李先生发现项目毫无进展,才意识到可能受骗,于是报警。从事光伏项目时,务必保持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操作,切勿贪图小利,以免陷入骗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qs/1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