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小时海上追缉,7人落网三亚海警局

海警官兵走上渔排搭建情暖“枫桥”

今年5月一天,三亚某疍家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将一面写有“海疆卫士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三亚海警局,表达对海警人员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办实事的谢意。

原来,他们是海警人员在一次巡逻返航途中,“顺带”救助的一艘破损进水渔船的船主,本以为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没曾想船主竟找上门了。“当时我们船漏水已经很严重了,要不是海警人员及时出现,将人员过驳,把船只拖到船厂,我们可就损失大了!”船主紧紧握住当天带队指挥员的手,久久都没放开。

这是三亚海警局继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三亚海警局着力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于海上维权执法工作全过程,坚持“民意就是满意,呼声就是掌声”原则,以信息化为引领,海上问题为导向,联动互通为手段,深入开展“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的新“五小”工程,创新海警工作站警务模式,推动“枫桥经验”从陆地驶向海面,从村落走进渔排,探索形成了具有海警特色,富有地域特点、时代特征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获救的疍家渔民为海警送来锦旗

“多警联动”

严打海上违法犯罪

三亚海警局辖区东起陵水黎族自治县、西至乐东黎族自治县,管辖海域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辖区共有港岙口14个、涉海企业9家,西侧紧邻东方市八所、洋浦港,东侧接壤万宁、琼海等旅游热点城市,对接南海运输交通要道,辖区开发大建设,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汇聚。

面对海上治安环境复杂,外来流动人口密集的情况。为当好服务保障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排头兵、三亚海域海上维权执法的主力军,三亚海警局创新建立“两支队伍、两个层级”的辖区情报信息收集制度,以崖州、陵水、海棠工作站为试点,大力推行“1+N+N”辖区情报信息收集模式(即1个指挥平台,N个配套监管系统,N个辖区信息员共享一手信息资源),形成了警民分工明确、协同配合、情报指引、科学用警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将警力下沉辖区,有效优化警力配置,延伸情报信息触角,实现情报引导型管控、警务力量精准前移。

年4月底,三亚海警局接到相关情报线索显示,一艘货轮将搭载违禁品,横穿三亚湾海域向国内实施走私行为。得知此事后,海警执法员严密布控,利用各级监管平台全天候不间断对目标海域进行监视,终于在近10个小时的海上追缉中查扣该涉案船只,现场查获涉嫌走私的成品油余吨,案值近万元,抓获涉案人员7名。

查获走私船舶

据统计,今年截至11月底,三亚海警局海上治安、行政类案件同比分别下降了20.1%、30.4%,打击处理的涉嫌海上违法犯罪的嫌疑人数同比上升13%,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作为中国海警局首批“海上枫桥”试点建设单位之一,该局联合三亚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三亚市旅游警察支队等涉海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海域联合巡逻,依托海上执法协作机制,在各工作站设立海上综合执法协作室、警务服务室,在驻地海岸警察派出所建立海上纠纷调解室等,形成了“站所协同、多警联动”的联合机制。

“现在不管是渔船管理,还是出海遇到安全问题,只要拨通一个就够了!”辖区的群众如是说。现在,走进任何一个工作站,接警、出警全在一个大厅,渔船管理一目了然,办案区、情报研判区等区域也引入地方社管平台大数据和智能化管控手段,做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船过留痕”,极大地提升了海上警务效能,打通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的“最后一公里”,构筑起一道维护平安稳定的海上“屏障”。

聚力解忧排困,解救海上受伤渔民

“民情服务室”

解决百姓愁事难事

“几天没见沈大哥,就想得空找他来聊一聊”。“新落户”乐东的渔民老李嘴里的“沈大哥”是三亚海警局乐东工作站的站长兼“民情服务室”的党员执法员沈勇,正是沈勇在“民情服务室”工作走访中得知老李仍为“黑户”,多方协调帮助其顺利上了户口。为此,年老眼花、文化程度不高老李还专门写了封感谢信给沈勇,一笔一画都饱含辖区群众与海警执法员之间深情厚谊。

今年,乐东工作站中老党员海警与辖区老党员组成的“民情服务室”,该站不仅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架起了一条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民情通道”。

“小站见大爱,根源在坚持党建引领,在海警执法员与辖区百姓间搭建起连心桥”,海南三亚海警局发挥各级海警执法员的党员带头作用,组建“民情服务室”。如今,“民情服务室”已经成了三亚海警局在辖区民众里一张家喻户晓的名片,60余条便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ny/13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