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有个桃源小镇叫龙江
记得走读琼海龙江那天,坐我边上的琼海龙江民间文化人朱德松老师说道:“琼海有句名言‘光有好房子没用,得有好品质’。”他意思是如果没有好品质,房子再怎么好也没人去继承,最终富不过三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对琼海又增添了一份好感,特别是去过龙江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后,被人们那种返璞归真似的纯净所打动,深深地触动了心弦……
绿野仙踪·桃源龙江
图文:彩虹CCH编辑:小琴台
文渊村的望河亭
龙江镇墟从石壁出发,过了石龙桥感觉眨眼的瞬间就到了龙江镇,焕然一新的龙江镇墟街道上来往的人不是很多。
街上迎面走过来的老爷爷,感觉好亲切,琼海的老人看起来真的都温文尔雅。
直播组的小鱼儿看到这帅气的摩托车,立马骑上留影。
到陌生的地方闲游,很容易被小巷和路口吸引,刚才一群鸽子在树枝丫间飞舞,那画面极美,等我按下快门它们已经停在屋顶,这时老奶奶也闯入我的画面。
镇墟改建,但还是会留有新旧结合的美。
龙江镇人民政府大门对面这片绿意看了让人精神倍儿爽!
吴岩老师每天一大早来放歌,没想到这样一个小镇也有如此雅兴的人!
中午回镇墟吃午饭,吴岩老师还在,一群人围上来,吴老师也是开心得合不拢嘴呢。
“南海,我的祖宗海”歌谱是这么谱写出来的,报纸保存的很好,吴老师真是个细心的人呢。
吴老师现场为我们唱了他谱写的《南海,我的祖宗海》
莲塘园村因两个像半月一样的种满莲花的池塘包围而得名莲塘园村,说是村子还不如像一个花园,村民的房子很好的隐蔽在槟榔树里,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花草树木。
这栋老宅真的是很气派啊!光从这高高的外墙看就不得了,据说住着一位艺术家!
南望沟据古水老师所言,屋顶边上的翘头,是土龙,有火的象征,有灯火兴旺之意。
南望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3行民居,每行9间屋子,从第一间的前门可以望穿第九间的后门,每户人家都敞开着门,想想过年的热闹场景,想想小时候玩抓迷藏,感觉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村民都看着我拿着相机,但当看到有无人驾驶拍摄飞机,他们终于按耐不住好奇了,冲到可以看到天空的地方,那场景真是很有意思。
走到停车处,路边上应该在建一个望亭,远处尖尖角应该是南牛岭吧!
六合岭村六合岭也称教师村,因每家都有一位老师,我们踏进老校长王绍浓的家里,第一眼看到的是王校长的夫人,84岁的她坐在那里摘捡整理黑豆,神采奕奕的她看着和蔼可亲,不用猜年轻一定貌美如花!
光看着豆子的杆子和外壳根本不知道是什么,老奶奶揭开豆子外壳,看到了黑色的豆子,这样的举动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的我而言倍感温暖。
经姚逊老师介绍,我们知道了右边的是王绍浓校长。
经姚逊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王校长的老屋,王校长夫妇也很配合我们,在老屋里留了影。屋里挂着王校长的毛笔字,文化气息极浓。
这画面真美,好幸福!王校长跟我说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深圳工作...说起自己的子女合不拢嘴。
王校长给大家说起六合岭
离开了六合岭,但脑海里还一直浮现这个画面,觉得很美,想起我的奶奶。
文沃村陈开杰老师说,文奥山柚油加工厂的吴海雄先生长着一副长寿眉,50多岁的他头发和眉毛乌黑,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他的年龄。只因他用山柚油抹头发,用山柚油渣来洗头发,神奇的山柚油还有消肿消炎的作用,据说山柚油渣泡水喷洒农作物可以起到杀虫作用!比起各式各样的农药,这实在是太环保了。
说起山柚油,它是我们家每年过年必备的,妈妈会放点盐加入山柚油拌姜泥,这成了最美味的蘸酱,最喜欢那来拌热呼呼的饭!我爸还说,奶奶以前有很多瓶瓶罐罐,其中有一瓶装的就是山柚油,说奶奶每次出门都会往头发上抹一点山柚游,说他们等奶奶出门后,会偷奶奶的山柚游来拌饭,说这是他们那个年代最奢侈的大餐。
再来看看古水老师,山柚油往满头大汗的头一抹,这么一抹一笑立马年轻20岁。
这炯炯有神的娃便是文奥山柚油未来的接班人。
文渊村在村口我们就看到了这显眼的横幅,这样精心筹备的欢迎方式把我们深深给感动了,文渊村给我的印象也是最深的。
先到望河亭,当大家都在往前赶时,我停下了脚步,站这个略高点的位置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远处的山,这种像似山离得很近,被山环绕的感觉真美好,像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
望河亭前,万泉河就在眼前急湍地流淌着,不知为何,第一次对眼前这条河产生了敬畏感,因为害怕才会懂得尊重。
面对眼前美景,姚逊老师这时也情不自禁哼起来歌来。
下午1点文渊村的村长蔡兴暖为饥肠辘辘的我们准备了茶点薏粑和红茶。这样的周到用心的安排让我们感觉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看小迹杂的吃相就知道这乡味是多么的诱人可口了。
蔡村长拿出一叠册子《村润文渊》分发给大家,在琼海这样一个村里,竟然有着这样一本介绍家乡的册子,一册在手,文渊在心。
秋收的季节,在龙江或是石壁,无伦是家里院子还是村路上都晒着谷子,赶上说不准哪时天会就飘起雨来的季节,真是把他们辛苦的呀,刚收起谷子雨就停了。
她一边走我就这么在后面跟着拍,真的很喜欢这顶帽子,看着做工相当精致,据了解要元左右一顶,可以使用又可以当艺术品一样的存在,感觉还是值得!没有帽绳固定,但有点重量风一般掀不起来,据说这个戴着比一般的帽子更遮阳更凉快。
后来发现被我跟踪,说明了我的喜爱之意后,她摘下帽子让我戴上,体验后更是喜欢不得了。
到文霞村渡口,看到这位阿嬷也戴着帽子,说真的,琼海人真的很钟情于帽子。个人觉得帽子的文化,也是很值得挖掘的。
从文霞村渡口可以看到望河亭。
大沟村看到烈日下收稻谷这场景想起《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石头岭村说来也奇怪,还未下车就喜欢上了这地方!
下车就被雨中的田园风光吸引了,陈开杰老师说这很像宋庆龄故居的那条路,一条通向村子的路两旁都有水稻这点真的很像。
在拍稻田时,其实我早已经被远处孩子们的欢乐声吸引,所以一转身就朝声源走去,不料他们在室内把篮球当足球玩,我进屋他们也没停下来,后面看到我拍照,凑到我跟前看他们的照片,这下好他们玩得更起劲了。
从室内足球互动后,小朋友就非常信任我,让他跑在石板路上他们也很配合,打从心里喜欢他们也感谢他们!
比起南望沟,我更喜欢这里的民居,因为它们一排排这样延伸向上,路两旁的房子都挂着灯笼,真有种在水乡的感觉,一下子想到了乌镇,这时情不自禁哼起罗大佑的恋曲,车上朱德松老师也吹起口哨。
尾寮渡口伴着小雨我们来到最后一站尾寮渡口,看过,阳光明媚的万泉河,再见这飘着小雨诗情画意的万泉河,此次琼海石壁龙江游完美收尾。
一股乌烟,渡船启动,虽不知去向,但雨中游览万泉河已是非常独特的体验。
雨后水真是越来越急,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调头回去了,这一调头船身还倾斜了一下,船头还进了水,那一瞬间,感觉还是挺险的...站船头的陈老师说他的鞋子进水了,回头看了一下船长,他却一幅泰然自若的样子。
即将靠岸,已有人在岸边等着渡轮过河。
回程大家一定都累坏了,坐上车立马就进入了梦乡,高速路上,雨中橙黄的夕阳光斜照进车内,那抹温暖的光那么安静美好~
这两天认识了一些人,感觉他们都那么的友好,经此次走读后,脑海里又多了龙江的记忆,好想这样慢慢的走遍海南的每一个角落,让那些新活的人事物留在记忆里。
本期作者:彩虹彩虹,一名学管理专业的摄影师,现从事摄影工作,涉及静物拍摄、儿童、家庭亲子拍摄以及旅游、婚礼跟拍等商业拍摄,空闲时间会选择走街串巷的方式进行人文纪实作品创作。深信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人都是有意义的,希望能通过自己的镜头讲述他们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fz/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