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庙宇文化考察记文王锡均

琼海庙宇文化考察记

王锡均

从年至年,笔者参加市政协文史委与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调查组,对全市庙宇,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调查,所见所闻,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庙宇活动是一种底蕴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琼海多庙。据统计,全市共有大小庙宇多座。最多的博鳌镇,共有38座。其中旧乐会县治,在仅2平方公里的乐城岛上,就有城隍庙、西关朝王庙、东关朝王庙、华光庙,石角侯王庙等5座。嘉积镇拥有庙宇仅次于博鳌,共有33座。最少的会山镇,也有5座。这些庙宇(俗叫公庙),历史悠久,有的建于元,大多建于明末清初。这些庙宇,均筑殿安座一至数尊彩绘的神明塑像〈俗叫金身〉,供信民膜拜,庙宇常年香烟缭绕,烛火摇曵。还每隔二、三年,举行建醮做平安、做补龙、过火山、上刀梯,请道士几天几夜做法事等活动。不同地区还每年按历史选定的日子,举行传统的军坡节,(也叫公期)。这种军坡节,往往是一个疆域几座神庙联合举办,形成千古不变的习俗。军坡节这天,各庙信民,以特制的公轿,把神明塑像(金身),迁坐轿中,载于车辆(古时以人抬)驶至军坡场巡行(俗叫公出坡)。其时,总有神明显灵,附童上轿,作以铁杖穿腮之惊人表演。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表演,往往吸引数万之众围观,场面非常壮观。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庙宇活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却被视为“搞封建迷信活动”而遭到批判与禁止。以致令人们不敢接近它,触摸它。即便有人接近它,也是偷偷摸摸,而不是坦然与光明正大。其实,这种以求神驱逐疫鬼为主题的庙宇活动,是一种在历史长河中沉积的底蕴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它源自中原,并非海南所独有。大陆地区叫庙会。它是一种文化。大陆地区叫庙会文化,海南叫庙宇文化,也叫傩文化。

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到贵洲的贵池考察傩活动写了一篇叫《贵池傩》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傩,一个奇奇怪怪的名字……傩,在训诂学上的假借转义过程,说来太烦。它的普通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季节驱逐疫鬼的祭仪”。他还写道“傩潜伏着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几个文明侧面”,“若要触摸中华民族的精神史,哪能置傩于不顾呢?”按余秋雨的意思,傩,应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也即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而不能忽视它。中国民族学会编写的《民间庙会》一书中,也指出“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戍”,意思是说祭祀与军事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大事。显然,随着岁月的流逝,现代文明社会,祭祀不可能成为国家生活中的大事。但它在乡村民间群众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而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对这种庙宇文化、傩文化,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乃至忽视它。就像余秋雨说的“哪能置傩于不顾呢?”诚然,不可否认,有些地方的庙宇傩活动,也有某些槽粕的东西。但它的“文明”文化特色,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我们不要害怕它,更不能以简单的“迷信”而抵制它,鞭伐它。即便有某些迷信成份,从批判“迷信”,摒弃“糟粕”的角度出发,我们仍应重视去了解这种庙宇傩文化。道理很简单,批判某物的前提,是必须对它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摒弃“糟粕”,首先要知道“糟粕”在哪里?批判“迷信”,先要知晓“迷信”在何处?尤其要慎重指出的是,庙宇傩文化,是一个伟大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其本身文化、民俗,心理观念形态、价值体系等孕育而成,是一个包罗万象,寓意深刻的系统。它当然有“迷信”的成份,但亦有与现代科学暗合的方面。它当然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可也有许多值得吸取和运用的东西。基于这种认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与市乡土文化研究会,从年开始,对全市的庙宇文化进行深入的调查、挖掘、搜集,进而整理成册而出版一部《琼海庙宇文化》的书。

从调查、挖掘、搜集的大量庙宇史料中,我们发现,琼海庙宇文化,它蕴藏于广大乡村村野,种种缘由让它藏于深闺人未识。如今我们抹去历史烟尘,才展露出它靓丽的面容,而成为琼海大地上一道亮丽的历史传统文化景观。琼海庙宇文化,至少有如下几方面丰富而值得肯定与赞赏的文化内容:

庙宇奉祀的多是有卓著贡献的历史人物

许多庙宇奉祀的是在历史上有卓著贡献的历史人物。诸如长坡镇文子孔庙奉祀的是被中国人誉为“圣人”的孔子。石壁镇万泉河岸上的万泉河冼太夫人纪念馆、大路镇肇泉圣娘庙、长坡镇孟文圣娘庙等,奉祀的都是多年前,历经梁陈隋三个朝代,带兵征讨叛军,维护祖国统一,并平定海南暴乱、实现民族和解、社会安定,建立无朽功勋,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石壁南湴南建庙、万泉中水、上水庙等奉祀的南建知州王官,曾是定邑地方首领,元武宗皇帝次子图帖睦尔,因朝庭政争被流放海南,得王官厚待。后图帖睦尔返朝登基为帝,称文宗皇帝,文宗帝不忘王官礼遇之恩,升定邑为南建州,封王官为知州事(世袭、正五品)。王官“佩金符,领军民”忠于职守,拓土教化,开学勤耕,治乱剿叛,安民保境,因而“民依之,如父母”。后王官出巡南牛岭,遭贼匪伏击战亡。人们追念王官的丰功伟绩,在石壁的南湴、万泉的文曲、定安的岭口、翰林等地,均筑庙设殿安坐雕像奉祀。上述这些历史人物,广大群众建庙奉祀,不仅是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更有崇尚其精神,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之承传。

庙宇珍藏的古遗物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文化的见证

许多庙宇珍藏的许些古遗物,均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文化的见证。如大路肇泉圣娘庙保存的一口古钟,钟壁上铸刻“康熙廿九年庚××吉日立”(××为看不清之字)。村人说,该钟是专为建圣娘庙而铸刻的,故有“××吉日立”之文字。这证明该庙建于清康熙廿九年(年),距今年,是一座古庙无疑。该庙还珍藏一块“十二会长祭碑”,碑刻“道光十七年岁次丁酋仲春月同一会众友议立碑”。碑上勒刻“盖闻神欣人乐福有××(此三字看不清)肇泉庙宇同一会原系二名邀首收掌生息至乾隆五十八年用价叁十二千五百文与韦家买到加祚埇孟麻落田一坵……”。还有一块“当神议禁”碑。碑刻“一禁自带香炮……境外未知而自带香者取出大门外炉焚……,一禁庙内不得绑牛庙门不许乞丐入住有者罚庙祝……”。从这些碑文所记,该庙当年所处地位是多么重要,乃至神圣不可冒犯。该庙还保存两个用于练功的石砣。其中一个长形立体,上凿字:“重三佰五十斤”。石砣两边沿有凹孔石耳,用手抓提以练功。这些古钟、古碑、石砣,均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研究历史文化与考古之价值。

庙宇的古典建筑名人题刻匾额楹联碑刻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几乎所有的庙宇,都建于风景幽美的河岸、山岗、坡脊、岭角,有绿水莹绕、青山环抱、古树苍郁、园林禅静之处。它同山、水、绿树融为一体。庙宇的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道诱人的风景。它还展现许多靓丽的古代艺术风采。所有庙宇的建筑,皆是古典建筑风格,诸如廊柱漆红、屋顶飞檐翘角、屋脊腾龙飞凤、屋内立柱、画栋、雕梁,神殿神龛有花草、龙凤彩绘,或镂空格木图案装饰等。有的殿前左右竖立雕有昂头睁目鼓角扬须展鳞张牙翘尾的龙柱。殿上安坐奉祀的神像,多为民间工匠雕刻的艺术精品,极有审美之价值。万泉河中游石壁湾岸上的冼太夫人纪念馆奉祀的那尊神像,更是雕塑名家之杰作。这尊神像高1.8米。冼太夫人头载凤冠、身着铠甲、脸部圆满红润、手扶尚方宝剑,既有南方女性端庄之秀美,又有巾帼英雄威严勇武之神姿。作者表现的立体定位,体现一个坐镇千军万马的巾帼英雄形象,让人们对这位年前的巾帼英雄敬而仰之,在心灵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这尊神像,是琼海籍兰州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雕塑艺术家冯清统的雕塑力作。这件雕塑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编、中央历史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名家系列丛书《中国书画名片五位雕塑艺术家作品集》。冯清统为五位雕塑艺术家之一。

几乎所有庙宇,都留有先人乃至名人题刻的匾额、楹联、碑刻等艺术精品。建于清乾隆年间(年)距今年的长坡文子孔庙,庙中挂的那块长1.5米、高50公分,格木雕刻的木匾,就是一块品位非凡的匾额,匾上勒刻的“维则堂”(意为维护孔子圣言规则)三个楷体大字,乃是清代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科考高中第三名进士的探花郎张岳崧之题字真迹。张岳崧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书法家。张岳崧在文子孔庙题刻的“维则堂”,字体大而饱满、圆润、遒劲有力。这张木匾,红底黑字,历经两百余年岁月风尘,至今仍灼灼闪光,显现其艺术风采。文子孔庙得此挂匾,可谓奇绝之瑰宝矣。

综上所述,琼海独具特色的庙宇傩文化,过去真不应该因它有某些“糟粕”而不敢去触摸,让其丢之乡野而不顾。现在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与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对庙宇文化,进行调查、挖掘、搜集、整理、最终编辑成册,它具有极高的古代文明史文化史研究与收藏之价值,是一本难得的史书。

点击屏幕左下角按钮,进入万泉文苑,欣赏更多琼海原创本土文学作品

精选导读:

○漫游加脑村满满“文化范”

○国庆小长假我在大路,不堵吃好喝好玩好……

○逛会山品苗味——这才是国庆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万元大奖等你来拿!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火热进行中

○琼海潭门为什么这么火?看完后无不惊叹!

○喜欢书法与国画的你,这场慈善拍卖会你不容错过!

○好心人:请帮帮周焕坦一家

○致琼海全体市民的一封信,请您查收!

○这是与全体琼海市民的约定!身边有不知道的请告诉TA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国庆专家会诊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fz/56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