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粑,琼海人独特的美食小吃,何止是有家的

薏粑,在琼海、文昌一带农村,是逢生日、嫁女儿、春节才会做给自家人吃的,或是新居入屋和孩子满月等喜事,都要送一筐或一担薏粑以示祝贺。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文昌时,当时的县政府就用薏粑招待总理,总理品尝后大为赞赏。

在海南的日常生活中,薏粑象征吉祥和幸福,甜蜜和芬芳,丰收和欢乐,友好与情谊。不但自家人吃,还可赠送亲戚和朋友,寄托家乡人的淳朴感情和美好的愿望。

上世纪80年代后,一些大排档率先把薏粑摆上了餐桌,随后一些高档酒店也把薏粑作为特色小吃搬上餐桌。薏粑采用大米和糯米混和,馅料采用椰子丝、花生、油麻、白糖等,由于极富海南地方特色,现在不少餐厅都把薏粑作为饭前甜点。海南薏粑也获得了“中华名小吃”认证。

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剥掉外面的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地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软软的,一股清清的椰香,原来,糯米也能做出如此味道。

当今,海南岛其他市县的老爸茶店,老式早餐店里和一些美食街,都有薏粑卖,街头巷尾不时还可以看到小摊贩挑着卖的,是深受广大顾客欢迎的糕点。

关于薏粑的文化溯源,经考究,这与海南独特的传统文化与地理气候条件有关。琼海作家庞启江对薏粑有研究,他介绍说,海南地处亚热带,阳光炽热,夏天时间长,人们出汗多,消耗热量也多,因此,海南人在两顿正餐中间往往加上一中餐,此中餐乡下叫“导(谐音)”,在那漫长的贫困年代里,“导”或为在家吃碗午饭吃剩的番薯稀饭或为吃杂粮制作的粑食。

如今,人们仍保留吃“导”的习惯,但内容与形式已发生变化,即上城镇小茶店中来杯中式茶外加一个薏粑或者其他点心。

薏粑的制法:将一定比例的糯米与粳米经浸泡后置于石磨中磨成米浆,压至半干,用水和匀,以椰丝、花生仁、糖为馅料,将米粉捏成园球状,装入馅料后用椰叶或芭蕉叶包裹,再上蒸笼蒸熟。一般30分钟可以出炉。

您好我是博鳌最同城的编辑:博鳌仔,遇见便是缘分

欢迎加我的







































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fz/4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