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海南省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从业
年海南省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与年的元相比,增加了元,同比名义增长1.%,增速比年加快.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年全省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7%。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65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6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4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8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0.6%;“教育”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8%。
从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和“住宿和餐饮业”,增长率分别为33.7%、3.6%和19.6%。全省有4个行业增速下降,增速下降最快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了14.5%。
年海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年海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与年的元相比,增加了元,同比名义增长9.8%,增速比年加快.7个百分点。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物价因素,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6.4%。
分三大区域看,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然是西部、东部和中部,分别为元、0元和元;同比名义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10.6%、东部9.9%和中部6.7%。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1,与年的1.16相比,差距扩大。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3倍;“金融业”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4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4%;“建筑业”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5%。最高与最低行业年平均工资之比为3.58,与年的3.77相比,差距缩小。
从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增长率分别为3.7%、17.3%和14.4%。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有6个行业的年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股份有限公司年平均工资最高,为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倍;其次是国有单位的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9倍;第三位是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7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其他内资企业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其次是集体单位的元。
总结
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市县看,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有7个市县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高的是澄迈县,其后依次是三亚市、昌江县、儋州市、文昌市、乐东县和琼海市(排名不包括三沙市和洋浦);平均工资最低的是白沙县。分行业看,有8个行业年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后依次是“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
城镇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是以省为总体进行抽样调查得来的数据,没有分市县情况。分行业看,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房地产业”,其后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最低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规模以上企业。年全省调查约家。五类岗位平均工资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平均工资最低。各岗位分三大区域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三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为西部地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两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为东部地区。各岗位分行业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三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两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两类岗位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建筑业”,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低的是“教育”,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平均工资最低的是“采矿业”。
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私营法人单位主要是指: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除了城镇私营法人单位之外,其余城镇地区的法人单位都归在非私营单位类别里面。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单位。
省统计局在发布数据的同时,还列出了相关指标解释、统计范围、调查方法和分组方法等,帮助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如:工资总额的概念、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工资统计范围、调查方法、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方法、行业分类标准等。据此,可以了解到现行劳动工资统计范围不包括个体户、个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以及农村劳动者等非单位从业人员。所统计的工资为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以及房费、水电费等个人缴纳部分。
由于所发布的平均工资数据反映了一个社会一定时间的平均水平,但大家还是可以通过行业平均工资、地区平均工资、不同单位类型平均工资以及岗位平均工资差距等结构数据来部分感受到工资水平的差距。
附注
1.指标解释
单位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为准确反映行业用工情况,从年起,将在岗职工中的劳务派遣人员进行了单独统计。
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在岗职工以外,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包括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在校学生)和第二职业者,以及在本单位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以及房费、水电费等个人缴纳部分。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
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计算公式为:
.统计范围
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工资统计是统计单位的就业人员,而个体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就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范围内。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全省共调查1.1万家,从业人员.86万人。
3.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对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4.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方法
东部包括: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和陵水县。
中部包括:五指山市、定安县、屯昌县、琼中县、保亭县和白沙县。
西部包括: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乐东县和昌江县。
5.行业分类标准
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执行。
6.上年基期数据以正式出版的《海南统计年鉴-》为准。
年平均工资数据解读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元,同比名义增长9.8%,增速比上年加快.7个百分点;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元,同比名义增长1.%,增速比上年加快.5个百分点。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变化呈以下特点:
一、年平均工资增速加快。目前,全省经济稳步发展,产业整体布局不断优化,去库存、降成本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产业和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不断显现,企业改制减员、合并重组、提质增效,单位从业人员减少,企业员工工资快速增长,带动全省平均工资增速加快。从实际(扣除物价因素)增速看,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相比一慢一快(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6.4%,城镇私营单位实际增长8.7%,而GDP增长7.0%)。
分三大区域看,西部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最快,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其次是东部地区,增速加快.4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
分行业门类看,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8个行业年平均工资增速回落外,其余11个行业增速均呈不同程度加快,其中的“农林牧渔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一改去年下降态势,快速增长,主要因某个大企业改制减员增效、绩效工资大幅上涨所致。
二、年平均工资水平参差不齐。受产业布局差异、行业规模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年全省各地区、各行业、各岗位间年平均工资水平参差不齐。
分三大区域看,西部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依然最高,中部地区工资水平最低。西部地区年平均工资是中部地区的1.1倍,与年相比,差距扩大0.05。分市县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澄迈县是最低白沙县的1.4倍,与年相比,差距扩大0.08。全省18个市县中,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个市县。
分行业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平均工资最低的“农林牧渔业”的3.58倍,与年相比,差距缩小0.19。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8个行业。
分非私营和私营单位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城镇私营单位,但增速慢于城镇私营单位,工资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年后,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均快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之比由年的1.55(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之比值),下降为年的1.5到年的1.48,工资差距逐步缩小。
规模以上企业各岗位看,五类岗位平均工资中,最高的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岗位工资是最低的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岗位工资的3.04倍,与年相比,差距扩大0.04。分三大区域,五类岗位平均工资三大区域最高与最低之比分别为1.50、.75、1.41、1.06和1.47。分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岗位间工资差距最大,“卫生和社会工作”岗位间工资差距最小。
三、年平均工资全国排名不变。年海南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6位;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第10位。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位次均与年一样。
相关统计范围和指标的解释
当前海南省统计局发布的年平均工资数据只是反映某一类单位、某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并不能代表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要正确解读和把握平均工资这个数据,还需要了解劳动工资统计对象和工资数据所包含的内容,注意区分平均工资与居民收入等相关数据。
一、劳动工资统计对象并不是全社会从业人员。当前劳动工资统计的是单位从业人员,而个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从业人员不在本次发布的工资统计范围内。城镇非私营单位调查对象是: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城镇私营单位调查对象是: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二、统计部门发布的是税前工资。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的构成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6个部分。工资还包括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以及养老、医疗、失业、公积金等个人账户基金从就业人员个人工资中扣减的部分。
三、平均工资不等于个人具体工资。平均工资是反映某一个国家(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工资总体情况的指标,它不同于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它是由统计部门根据每个单位上报的数据汇总计算得来的平均概念,即用各单位全年的从业人员工资总额除以同口径的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计算出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这一平均工资值具有计算简单、易于理解的特点,但是也有自身不足之处:当数据的分布呈现正(右)偏态分布时(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比较多),众数小于中位数,中位数小于平均值,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众数)低于平均值。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澄迈县为例,18个行业中,平均工资低于全县平均工资水平的有13个,从业人员占比为79.5%;5个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行业从业人员占比为0.5%。我省平均工资数据呈正(右)偏态分布,即众数小于平均值,故大多数人会感觉到自己的工资收入低于平均值。另外,我省一些市县由于单位从业人员较少,行业规模小,工资水平易受到政策因素或一些大企业的影响。还有,由于各单位所处行业、隶属关系、单位性质、所在地区、经济效益及个人所在的岗位不同等诸多因素,工资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参考多方面的数据来评价工资水平。
四、平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数据不能混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个部分组成,除了工资性收入之外,还包括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其中主要是养老金或退休金);、平均工资是从业人员工资的平均水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平均,它是以一个地区所有人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总和除以这个地区的常住人口总人数得出。其“分母”既包括有工作和收入的人员,也包括没有工作的离退休人员,还包括没有收入的失业人员、未成年人等,这些没有工作或收入的人员同样分摊到相同数额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咨询交流海南人力资源法律,可添加海南人力资源法律咨询专家陈锐锋私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onghaishizx.com/qhfz/10997.html